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发展的追求,是教育理论形成、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有实践支撑的理论,会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彰显其价值;因此,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不应止步于理论构建、实践论证或理论与实践关系抽象思辨的假设,而应在基于学生真实成长的立场上,着重研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体互动生成逻辑及其转化路径。本研究对象聚焦于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具有连接和桥梁作用的“教案文本”,它对课堂教学实践与师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教案文本”为载体,本文尝试分析由互动生成教学理论与实践向教师的教案文本转化的一般逻辑。全文共分四个部分,整体阐述此项研究的逻辑进程。第一部分旨在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在对已有研究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本项研究的思路,确定研究方法。从宏观教案发展史、教案相关理论研究,微观教案实践、教案改革具体问题研究两个维度,对当前教案研究领域进行分析,阐明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区别:基于互动生成教学的教案文本研究,是反思教学实践的研究,是对教学实践进行积极重建的研究。第二部分对现实的反思,即“线性式”教案文本的反思透析。笔者在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有一类占主导地位的教案文本深刻影响着课堂教学实践,这类文本受“线性思维”的影响,它的实践形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深受凯洛夫“五环节教学”及其变式影响的“凯式”教案文本;二是基于新课改理念而相对成型的“新式”教案文本。这类文本仅是形式的创生,价值却依然固守,这使得实践中的“线性式”教案弊端凸显,改革成为一种诉求。第三部分阐述基于互动生成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教案文本的应然状态。从“互动式”教案文本的价值追求、展开逻辑及其具体框架构成来说明这一类教案文本对传统“线性式”教案文本的突破、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第四部分尝试分析“互动式”教案文本的一般设计原则。在理论具体化为实践的路径中,本研究尝试探讨互动生成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的教案文本这一过程中可能的困难以及转化的实施原则。在具体案例分析和课堂观察反思中,本研究针对转化中的障碍,提出三个关键方面的设计原则:由育人价值的认识向教案文本转化的目标定位设计;由教材知识结构向教案文本转化的问题结构设计;由学生学情资源向教案文本转化的过程互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