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的通感隐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通感一直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法。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的现象称之为通感。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通感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通感也被称作通感隐喻。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范式,更是一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范式。早期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都基于修辞学,语义学和神经心理学的视角。然而这样的研究途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它不能够解释通感内部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另一方面,它忽略了人的思维和身体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一些学者尝试用概念隐喻理论或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通感迁移,但很少有人把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使用。本文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阐述通感的意义构建。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她的词有一半以上都运用了通感隐喻。相比其他诗人的诗词,李清照的词对通感隐喻的运用更加频繁。因此,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途径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通感隐喻的意义是如何被建构和形成的。本文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来分析李清照词中的通感隐喻。鉴于此,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李清照词中的通感隐喻和情感的意义建构。本文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李清照词中有哪些类别的通感隐喻?(2)李清照词中的通感隐喻有什么特征?(3)李清照词中通感隐喻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第一,李清照词中有26首词运用了通感隐喻。这些通感隐喻可以分为13类。其中,11类属于向上转移,2类属于向下转移。这个结果符合乌尔曼提出的通感等级分布。第二,当情感被视为另一感官时,视觉和触觉在李清照词中被作为最主要的两个源域。这个结果与乌尔曼的研究一致。不同的是,在李清照词中视觉是位于听觉之前的主要目标域;而在乌尔曼的研究中,听觉是位于视觉之前的最主要目标域。第三,通过结合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我们发现输入空间1中的元素被部分的投射到了整合空间,而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却被全部投射到了整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扩展,层创结构在整合空间中形成,随之通感隐喻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读者面前显现。此外,本文发现李清照词中的主要情感为悲愁。认知语言学为我们感知和构想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来研究李清照词中的通感隐喻意义建构,避免了仅仅把通感视为修辞学和美学的一种手法的传统观念。本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李清照词中通感隐喻的意义是如何被建构的、词人的思维和身体在环境中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此外,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为中国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了一点思路。最后,为汉语和英语诗词之间通感迁移的差异问题提供了一点借鉴。
其他文献
准定语构式“NP1的NP2+V得C”(如“他的篮球打得好”)由于其形式与意义错配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诸多学者分别从传统语法、生成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不同视角对其进行描写与解释,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对于准定语构式句法特征的分析不够透彻,尤其是对其中“的”的性质与功能存在较大争议;(2)对于准定语构式构式义的概括不够充分,学界普遍认为准定语构式表主观评价义;(3)对于准定语构式特
英语进行体表示一个事件在特定时间点或时间段内正在发生,具有动态性和延续性。终结动词与状态动词不具有动态性或延续性,一般认为不能用于英语进行体中。而在实际运用中,大量的终结动词被用于英语进行体,并产生多种意思。对于终结动词进行体,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语义、语用方面。近几十年,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尤其是构式语法逐渐被研究者采用,以解决终结动词与英语进行体之间的冲突,并解释该类进行体的多义现象
语言中不仅包含有常用的习语和语块,还包含一些短语框架,也就是由n个词构成的、仅在某个位置用词不同的短语集。从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提取的短语框架对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而学习英语短语框架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掌握框架中的短语的效率。另一方面,对比中介语分析是一种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是在可比的情况下对本族语和非本族语使用者的语言进行比较,其对于外语的理解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比中介语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化时代的一次严酷考验,也是一次对社会数字治理的极端压力测试,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清楚看到数字云端生活的活力,而云毕业典礼正是数字云生活在仪式典礼上的一次应用。云毕业典礼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特殊时期为学校与毕业生、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渠道桥梁,既是对未能返校毕业生的一次弥补,更是云生活时代仪式传播的探索。仪式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大学的毕业典礼仪式
现如今,新兴社交媒体被广泛应用,微信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朋友圈功能的出现成为了人们展示自我、了解他人的网络窗口,直接作用于用户的认知和情感,影响着他们幸福指数的高低。因此,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对朋友圈中的晒行为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面向微信朋友圈的主力用户群体——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人口学信息、朋友圈晒行为以及主观幸福感等相关变量进行测量。以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剧作家。在莎士比亚喜剧中,爱情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通往真爱的路总是不平坦的。主人公们往往面临困难,随后在阴差阳错和吵吵闹闹中,困难消除,误会解除,故事走向美好的结局。莎士比亚是艺术技巧操作方面的高手,其喜剧中的张冠李戴、错点鸳鸯谱等情节,其实是一个身份在艺术中阴差阳错的演绎问题。身份错位是莎士比亚在喜剧中用来构建相对复杂情节的一种方式。他在不同情境中展现了人物先
学位
言据性,作为一种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近年来受到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它主要指信息的来源以及说话人对信息可靠性的态度和判断。言据性在语言表现形式层面被称为“据素“或”据素标记。以往的言据性研究主要从语用学和语义学等角度来分析新闻报道,政治演讲和广告等不同类型中的言据性现象。本文旨在从言据性的角度分析世卫组织对于新冠疫情讲话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选取其发布的从2020年2月到7月,共计30篇讲
新千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化正出现东西方文化兼容、现代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杂揉、艺术与商业共存的多元化的趋势,国产电影也因此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就是方言的勃兴。在电影创作中使用方言已成为不少导演共同的艺术选择,在追求纪实美学风格的同时,创作出大量的优质作品,因此以方言为主要对白的国产电影再次兴起。而后社会文化环境为方言现象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受众基础与商业驱动,催生出了一大批迎合观众娱乐化、大众化、
广义上的唢呐音色仅代表这件乐器的音色,但是唢呐作为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有着众多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和乐器种类。目前,专业唢呐界公认唢呐音色有演奏音色和乐器音色两种。演奏音色主要取决于唢呐演奏技巧,乐器音色主要取决于唢呐种类。音乐是情绪的艺术,相比其他类型的情绪刺激具有自身所独特的复杂性。Martin(1990)的研究表明用音乐诱发情绪基本可以达到80%的诱发成功率,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情绪诱发手段;C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