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相微纳米气泡的生成及特性表征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纳米气泡是液体中充满气体的微小空腔。根据气泡粒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气泡、微气泡和纳米气泡。根据纳米气泡在液体中所处的环境和物理特性可以分为界面纳米气泡和体相纳米气泡。与宏观气泡相比,微纳米气泡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比表面积大、水力停留时间长、传质效率高、界面ζ电位高和产生·OH等。因其特殊的物化性质,微纳米气泡在水处理、矿物浮选、农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纳米材料等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微纳米气泡的基础研究对于它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利用超声空化和微纳米气泡曝气器两种方法生成微纳米气泡,并利用动态光散射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对微纳米气泡的粒径分布、停留时间、ζ电位和·OH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探头型超声波发生器成功产生了稳定的粒径介于500-1000 nm的体相纳米气泡,纳米气泡在48 h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ζ电位在48 h内未发生明显改变。通过研究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纳米气泡的影响发现,纳米气泡的粒径随着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大。体相微纳米气泡的粒径和ζ电位主要受pH、离子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改变上述因素可调整纳米气泡的粒径和ζ电位。(2)使用微纳米气泡曝气器分别以空气和O2为气源生成微纳米气泡,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测得微纳米气泡的粒径介于100-500 nm。对于空气和O2两种气体而言,气体种类对于微纳米气泡的粒径分布没有显著影响。微纳米气泡的粒径随着曝气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当曝气时间超过8 min时,再延长曝气时间并不能减小微纳米气泡的粒径。(3)使用DMPO为捕获剂的EPR波谱法检测微纳米曝气产生·OH的浓度。超声对微纳米曝气产生·OH浓度的影响参数主要为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OH的产生量与超声时间成正比,即在其它超声参数固定的条件下,·OH的产生速率一定。超声功率是影响·OH产量的重要因素,增大超声功率可促进微纳米气泡水溶液中的·OH产生。但当超声功率大于225 W时,再增大超声功率,·OH的浓度不再增加。以空气为气源产生的微纳米气泡水溶液没有检测到DMPO-OH的EPR信号,表明溶液中没有产生·OH。研究发现,以O2为气源进行微纳米曝气可以促进·OH的产生,O2微纳米气泡水溶液中·OH产量与曝气时间成正比。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教学.这些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切实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听、说、写三种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初中的
创新是现代各国发展改革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阶段,必须依靠创新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公司治理创新尤为重要,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需正确把握创新战略决策。要实现人与自然持续和谐的发展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国正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绿色治理能力,绿色治理已成为发展新趋势。党委参与国有企业治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制度,有助于推动
为确定江苏地区水稻田块信息提取的适宜尺度,选取拔节期30m×30m空间分辨率HJ1A/CCD2影像和16m×16m空间分辨率GF1/WFV4近红外波段影像,采用高通滤波(HPF)算法构建4种空间尺度融合影像。利用定量指标评价和植被指数反演评价分析4种融合影像筛选适宜尺度,最后通过多类光谱指标构建决策树提取水稻面积与PROSAIL冠层光谱模型反演叶面积指数(LAI),验证融合影像适宜尺度相较原始影像
以学习元知识社区为例,抽取学习元的创建者-协作者关系,利用BibExcel软件构建学习元的高频创作者共现矩阵,利用SPSS和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高频创作者关系网络进行共词聚
目前,全球盐碱土地面积约八亿公顷,占世界总土地面积的6%,同时由于灌溉施肥不当及工业污染等,全球盐渍化土壤面积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植物在盐渍土壤中会受到离子和渗透胁
针对卫星在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一类执行机构故障,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逆最优控制原理的卫星姿态容错控制设计方法。考虑卫星执行机构出现故障的情况,将系统的不确定性参数作为估
全文在对全市水资源分布、水质现状及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适当的模型,测算出全市水环境容量;初步摸清了全市水环境容量总量及分布状况,并采用基尼系数法对全市各流域的水
传统芳香族聚酰胺因其出色的机械,化学,热学和物理性质而被广泛接受作为微电子器件和液晶显示器中薄膜,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先进材料。然而,由于它们的刚性主链,高熔点温度或Tg以及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有限的溶解度使得这些聚合物难以加工,技术应用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些限制,聚合物结构改性变得必要。在不牺牲聚酰亚胺的高热稳定性的情况下,有几种方法可以改善聚酰胺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将一个庞大的侧链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