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拉丽塔·塔德米《凯恩河》中混血女性的生存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33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丽塔·塔德米的《凯恩河》(2001)是一部描述1834到1936年间家族四代女性历史的小说。本文基于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观点,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来探讨小说中混血女性的生存方式。在美国社会残酷的奴隶制迫害以及主流文化的压制下,混血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被边缘化,导致一些混血人对自己的身份和未来感到迷惘。一些混血人在主流文化的熏陶下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身份,造成无所归依的结果。本论文首先分析了艾米丽的生存方式。她冒充白人,歧视黑人,并且要求其子女同白人结婚以达到世系漂白的目的,并最终进入白人行列。这不是一种真正适合混血人生存的方式,因为这些越界者放弃了她们的黑人身份,切断了和黑人文化的联系。其次,论文分析了菲洛敏通过重组家园,继承并回归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方式,指出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凌驾和挤压造成了混血人身份认同的困境,才导致了她们在生存方式选择上的不同态度。混血人只有回归黑人社会、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才能在社会上生存。通过对《凯恩河》中两位混血女性的描述,拉丽塔·塔德米指出奴隶制和种族主义不但给黑人带来了伤害,同时也给混血人带来了灾难。《凯恩河》表达了塔德米对混血人的关心以及她对文化相互融合、种族和谐相处的期望。她指出混血女性只有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民族文化之根才能立足于社会。
其他文献
美国热门电视剧《绝望的主妇》在中国有两个经典版本,一个是中央八台邀请专班制作、在电视上播出的配音版,一是由字幕爱好者完成、在网络上供下载的字幕版。前者收视率低下无以
公示语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公示语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是关于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卓有成效,比如从关联理论、目的论、互文理论、或美学等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从
卡森·麦卡勒斯的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在美国现代文库所评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位列第17位。当代美国批评家沃特·艾伦称她为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的作家。近来
频次效应最早源自心理学,随后,它在二语习得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频次效应的相关理论后,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