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丽塔·塔德米的《凯恩河》(2001)是一部描述1834到1936年间家族四代女性历史的小说。本文基于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观点,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来探讨小说中混血女性的生存方式。在美国社会残酷的奴隶制迫害以及主流文化的压制下,混血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被边缘化,导致一些混血人对自己的身份和未来感到迷惘。一些混血人在主流文化的熏陶下以及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身份,造成无所归依的结果。本论文首先分析了艾米丽的生存方式。她冒充白人,歧视黑人,并且要求其子女同白人结婚以达到世系漂白的目的,并最终进入白人行列。这不是一种真正适合混血人生存的方式,因为这些越界者放弃了她们的黑人身份,切断了和黑人文化的联系。其次,论文分析了菲洛敏通过重组家园,继承并回归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方式,指出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的凌驾和挤压造成了混血人身份认同的困境,才导致了她们在生存方式选择上的不同态度。混血人只有回归黑人社会、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才能在社会上生存。通过对《凯恩河》中两位混血女性的描述,拉丽塔·塔德米指出奴隶制和种族主义不但给黑人带来了伤害,同时也给混血人带来了灾难。《凯恩河》表达了塔德米对混血人的关心以及她对文化相互融合、种族和谐相处的期望。她指出混血女性只有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民族文化之根才能立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