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基于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最新版本ImQMD_v2.2)以及统计衰变模型(GEMINI)做了如下两个工作:一、我们首次利用ImQMD+GEMINI模型对25 MeV/A能量下86Kr+64Ni的多核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微观动力学描述。我们首先对ImQMD模型与GEMINI模型衔接时间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确定了比较合适的衔接时间。ImQMD+GEMINI模型计算得到的类弹核(Z=30-35)产物的质量数分布能够较好的再现实验数据。我们研究了该反应在该能量下从中心碰撞到擦边碰撞的反应机制,在中心碰撞区域存在熔合、深度非弹性散射、多重碎裂等多种反应类型的激烈竞争;而在擦边碰撞区域主要发生两体散射。随着碰撞参数的增大,弹性+非弹性散射事件的几率增加,在b>14fm接近于1。在中心碰撞区域由于存在多种反应道的强烈竞争,与擦边碰撞区域的mass-TKE分布明显不同。有核子转移的两体散射的TKEL分布比弹性+非弹性散射的TKEL分布要宽得多。二、在王宁等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利用ImQMD+GEMINI模型进一步研究了 154Sm+160Gd在库伦位垒附近(Ec.m.=440MeV)的多核子转移反应。首先我们分析了该反应在每个碰撞参数下初级碎块总动能与质量数的关联分布(mass-TKE),从能量的角度可以确定该体系在该能量下基本不发生融合事件,这与王宁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我们对该反应产生的未知质量核素产物截面进行了统计误差分析,以便于更好的进行理论误差估计。最后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入射能量、弹靶核质量数不对称性对类弹核和类靶核产物截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丰中子产物对入射能量不敏感,而丰质子产物则非常敏感;弹靶核质量数越靠近越有利于目标核素的产生。这对实验上选取最佳入射能量、最佳弹靶组合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