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所表达的内容,更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正是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作者特有的语言风格,文学作品中这些与常规有别的语言,就是前景化语言。而文学作品的翻译,也要求译者不仅译出原文的信息内容,更需兼顾原作者的风格特点。原作者的风格特点,主要是通过前景化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译者要想传译原文的风格,就需甄别前景化语言,考虑其用意,并以某种方式将其意图转译出来。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前景特征的语言,常常被误认为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而遭致忽视,因此一些译文体现不出原文的前景特点,导致该特点的功能及原作者意图的损失。本文作者认为文学翻译中对前景化的误译原因主要在于:1.对前景化语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对前景化语言的识别失误;3.对前景化语言的译文再现失误。针对此三点,本文作者在系统介绍了前景化理论后,指出了前景语言的作用及其与文学翻译的关系,认为对前景化语言的翻译恰当与否关系到译文对原文风格的忠实与否,从而解决了文学作品中前景化语言翻译的必要性问题。而跨语言中前景语言又是可以识别的,这表明对其进行翻译是可行的。在前景化特征的识别方面,本文作者根据质量型前景化与数量型前景化产生的方式,首先提出了在同一语言体系下前景的识别方法:通过观察对语言常规的偏离现象识别质量型前景;通过分析对语言常规的过度使用现象识别数量型前景。接着,考虑到翻译是涉及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转换的过程,由于两种语言系统不同,转换过程中也会产生前景,而这种前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忠实的译文需要避免此类前景特征;与此相对应的真正表达作者意图的前景特征,需要重点关注。这对跨语言中甄别前景化特征提供了新思路。在对前景语言的体现方面,本文作者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前景提出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需在译文中尽量避免的语言体系造成的前景特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可采用前景避免法意译其信息内容。而对于带有意图的前景特征,作者提出了两种翻译思路:前景保留法与前景转换法。前者是指通过对原文造成前景的语言形式进行模仿,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前景方式,从而达到翻译等效;后者是指当原文中的前景形式不能在译文中以同样方式体现时,利用译语自身语言特点,用其他方式将原文中的前景转译出来。一般而言,前景转换法多用于对质量型前景特征的翻译中。本文结合英汉文学作品实例,对前景化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希望能丰富传统文学翻译理论,并对提高文学翻译质量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