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支出减贫效应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开展,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果,绝对贫困现象即将获得全面消除。目前取得的反贫困成就主要得益于以政府为主导的财政支出型反贫困政策。作为主要的财政政策手段,政府支出通过拉动宏观经济增长或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减少贫困。但是绝对贫困现象的消除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终结,解决“返贫”问题和日益凸显的相对贫困问题是我国扶贫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2020年之后扶贫工作只不过将从解决温饱转变到巩固温饱、提高低收入人群发展能力和缩小收入差距转变。新阶段的反贫困必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相对于其他财政支出项,民生支出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机会和防御性保障两方面提高贫困人口的“可行性能力”,对相对贫困阶段贫困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完善民生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来促进有限公共资源的合理供给与分配,让低收入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生活水平和能力是新阶段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鉴于此,研究民生支出减贫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浙江作为扶贫工作开展的示范省,早在2012年就把贫困标准提高到国定扶贫标准的两倍,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消除了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所以本文选取浙江省目前仍重点扶持的淳安县、泰顺县等29个县(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县域数据研究地方民生支出减贫效应。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民生支出和贫困两者概念做简单概述,将民生支出对贫困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浙江省民生支出反贫困工作进程、民生性财政支出变化情况、贫困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对浙江省目前的低收入人口认定和低收入人口的规模与分布、收入构成情况和收入差距进行描述分析,加深对研究内容的了解;此外,基于理论基础对民生性财政支出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引入相关变量,构建计量模型,进行民生支出减贫效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民生支出规模减贫效应显著。从结构上看,不同类型民生支出减贫效果存在差异,教育支出对农村增收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对农村贫困的缓解效果比其他两者都好。对民生支出间接减贫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浙江低收入人口贫困状况的改善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经济增长“涓滴效应”。进一步运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民生支出减贫效果是否受到其他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发现,收入差距水平会对民生支出减贫效应产生反向影响。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并结合浙江省减贫现状的分析,给出了相关的实用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公司制度的发展,出现了公司实际控制人这一事实上享有公司控制权的主体。我国在2005年修改公司法的时候将实际控制人的概念首次纳入立法,旨在弥补法律构设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与公司现实发展之间的差距,使事实上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主体承担起相应的义务与责任。由于享有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据核心位置。存在控股股东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正常现象,控股股东等滥用权利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权
学位
学位
学位
杠杆可以优化资金的配置效率,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但过高的杠杆率会引发流动性风险,导致经济陷入“债务—通缩”的恶性循环,甚至引发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使我国进入了快速加杠杆时期。随着宏观杠杆率的急剧攀升,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期内面临的重要挑战。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确定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经济改革任务,标志着去杠杆成为推动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