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对母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平衡组间混杂因素,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对母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特别是对子痫前期发病率的影响,进而评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单胎妊娠且分娩孕周大于22周的妇女28592人,排除标准:供卵、供精受孕者;人工受精者;合并有肾脏疾病者.其中262位通过IVF(包括ICSI)受孕的妇女纳入IVF组,其余28330位自然受孕的妇女纳入自然妊娠组.从住院分娩登记系统中搜集以上所有分娩病例的围产期信息,包括年龄、既往流产次数、既往分娩次数、慢性高血压病史、孕前糖尿病病史、多囊卵巢病史,既往剖宫产史,以及是否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哮喘、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均衡以上组间协变量后,得到匹配后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各259例),比较匹配后IVF组及自然妊娠组母儿围产期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差异.
  研究结果:
  匹配前,IVF组与自然妊娠组组间协变量中,年龄、产次、既往剖宫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史这四个协变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IVF组和自然妊娠组各有259例匹配成功,协变量均衡性比较显示,两组各协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匹配后其在两组的分配达到平衡.
  未经倾向评分匹配前,IVF组的子痫前期发病率(11例,4.2%)高于自然妊娠组子痫前期发病率(451例,1.6%),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53例,20.2%)高于自然妊娠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2799例,9.9%),前置胎盘发病率(10例,3.8%))高于自然妊娠组前置胎盘发病率(361例,1.3%),早产发生率(25例,9.5%)高于自然妊娠组早产发生率(1805,6.4%),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2例,4.6%)高于自然妊娠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516例,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匹配后,IVF组子痫前期发病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前置胎盘发生率、早产发生率虽然高于自然妊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倾向匹配评分之前IVF组与自然妊娠组子痫前期的发病率优势比为2.709(95%CI∶1.471-4.990),表明IVF是子痫前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但是经过倾向评分匹配后,优势比降为1.104(95%CI∶0.461-2.647),表明IVF与子痫前期并没有显著的关联(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认为IVF并非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优势比为1.609(95%CI∶0.830-3.120).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发现单胎IVF妊娠组与单胎自然妊娠组的母儿围产期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F与单胎妊娠子痫前期发病风险的增加并没有存在显著的关联.这表明IVF本身并没有显著增加单胎妊娠母儿围产期并发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尚不能认为IVF是单胎妊娠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然,该结论还依赖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以及纳入更全面的混杂因素的研究来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面神经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寻找更加客观、量化的诊断指标.  资料与方法  1.收集52例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  2.在所有患者入组时(发病4~10天)进行健、患侧瞬目反射(R1、R2及R2′波)和面神经运动传导(M波的潜伏期及波幅)的检测,并按照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法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
目的  探讨Force开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明确该技术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  方法  前瞻性收集了26例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行影像学检查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Force开源CT扫描仪利用双能量技术进行全腹部(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水平)的平扫和增强检查,扫描完成后按照30%的100kV数据与70%的150kV数据比率,融合形成1
学位
研究目的  研究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性,明确孕期血清维生素D与胎儿的生长发育相关。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调查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次产检一直到胎儿出生均在我院(温州市人民医院)产检并且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102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孕妇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血清中的25-(OH)VitD来评价血清
学位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对QT离散度(QTd)、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hs-cTnT)、一氧化氮(NO)、B型利钠肽(BNP)、6分钟步行试验和代谢当量(METs)值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方法:于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选择瑞安市中医院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
[目的]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脑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因素造成的认知障碍成为引起老年患者痴呆的第二大病因,对患者、家庭及社会构成巨大压力.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属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前期,是一种过渡阶段,具有可逆性,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避免进展到不可逆的血管性痴呆.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方案尚不统一,部分研究表明盐酸多奈哌齐可改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因素及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主要疾病,由于患者基础情况、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恶性肿瘤治疗期间免疫力受到严重抑制,医院感染的风险上升.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是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见类型,且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IFI在诊断、治疗均具有较高难度,严重影响了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导致其
目的:  评估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后,患者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的变化及预后影响。  方法:  将2013年12月到2017年12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并发血小板减少的5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n=28)(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n=28)。两组患者均接受积极有效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择期行TLH患者1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与Ⅱ级,年龄40-5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3.9kg/m2,手术时间90-150min。术毕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
学位
研究目的  分析浙南地区两家不同等级医院住院儿童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其变化趋势,了解医院等级对住院儿童死亡病例特点分布的影响,为不同等级医院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医疗预防措施及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可靠依据。  研究方法  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简称育英儿童医院)和瑞安市人民医院1999~2016年14周岁及以下住院儿童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C
研究目的: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其占所有胆石症的比例约为15-30%左右,相比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症更为多见,且手术治疗后具有结石残留率高级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症最为有效的方法是肝段或半肝切除术,而腹腔镜的发展和应用使得腹腔镜肝切除术(laparoscopichepatectomy,LH)在肝内胆管结石中应用越来越多。虽然LH发展迅速,但因为肝脏血流丰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