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十年来国外经济学界对有关幸福感问题的研究兴趣逐渐增加。经济学家对幸福感问题的研究向传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国内经济学家对有关幸福感问题的研究无论从研究数量、研究质量、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深度上都远远不够。本文对我国居民家庭收支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为我国的幸福感研究增加一些内容。本文首先对家庭收入、家庭支出以及幸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目的在于向读者表明本文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幸福”这一术语的。在本文中,幸福指的是主观幸福感。本文然后对有关幸福感测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幸福感测量的方法和种类,并对各种测量幸福感的方法进行了比较评价,然后指出本文所采取的幸福感的测量方法是目前大多数权威机构均采用的单题测量法,并且表明了该测量所获数据是可靠的和有效的。接着,本文介绍了收入与幸福感、支出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理论,为后文谈论其关系时提供理论支持。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本文主要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项目提供的数据,利用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水平分析和结构分析两个角度对家庭收入的基本状况和家庭支出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水平分析和分布特征两个方面对幸福感进行了描述,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最高收入组的平均家庭总收入是最低收入组的近八倍,而最高消费组与最低消费组之比也达到了7.89:1,从幸福感的分布上看,我国近七成的人感到生活幸福,而收入或支出越高,幸福感的均值也越大。接着,本文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的家庭收入、家庭支出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度微乎其微,家庭总支出在回归模型中却反映出与存在幸福感较强的关系,而其中旅游度假支出、捐赠财物支出以及住房装修支出对居民的幸福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本文的数据统计以及实证研究,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建议。主要有:(1)提倡幸福消费,包括倡导消费者加强精神消费、注重理性消费,以实现消费与幸福相协调,此外,幸福消费也要求政府改善客观消费环境,为幸福消费打好基础;(2)以收入保障幸福消费的实现,由于我国居民的收入仍然普遍偏低,虽然收入与幸福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收入是物质消费的基础,也会间接作用于幸福,所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对于提高居民幸福感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包括:调节社会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降低通货膨胀稳定物价水平以及增加国民收入提升国民幸福;(3)倡导正确的幸福观,包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合理规划分配时间以及平衡心态,以确保真正的幸福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