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自我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养以及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民教育,出台了大量政策法规来促进农民教育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还不高,整体素质偏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当前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学术界也逐渐开始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从总体来看,相关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历史经验及教训还值得认真梳理、总结和反思。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历程。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90年农民教育的改革探索期;1991年至2000年农民教育的初步发展期;2001年至今农民教育的繁荣发展期。主要围绕政治经济背景、农民教育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基地建设以及农民教育的实施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对每一历史时期农民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 (2)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的历史成就和主要经验。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教育的主要成就有:党和政府对农民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农民培训制度逐渐健全;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基地建设不断开展;农民教育的受益范围逐渐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培养目标的层次不断提升;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农民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科学有效的农民教育模式。主要经验是:党和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是农民教育发展的保障;农民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农村、农业紧密相连;重视职业教育在农民教育中的作用;农科教结合是发展农民教育的有效手段;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农民教育发展的动力。 (3)深入反思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的历史教训。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农民教育立法不够完善,经费投入不足;农民教育师资匮乏,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农民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理顺。 (4)未来我国农民教育发展的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加强农民教育立法,保障农民受教育权利;建立健全农民教育的资金保障制度和农民教育管理制度和机制;创新有效的农民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