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信息技术要注重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学生问题解决等能力。初中与高中前后衔接,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对初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探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伴随着知识、技能、情感的获得。另一方面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了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信息技术要注重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学生问题解决等能力。初中与高中前后衔接,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对初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探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伴随着知识、技能、情感的获得。另一方面交互式学习资源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其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基于此确定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何将项目式学习理念以及交互式学习资源有效的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当采用何种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去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能力;如何检验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根据研究问题的思路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本研究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以“有意义”学习理论、交互层次塔理论、“做中学”理论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为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详细分析和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依据交互式学习资源和项目式学习理论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笔者总结并设计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讲、练、测、做、评”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该模式包括五个环节:详细讲解,感知内容;交互练习,加深理解;交互测验,查漏不缺;项目设计,内化学习;评价反馈,升华效果。为了验证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可行性,笔者选取教学内容进行了案例设计和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实验数据以及师生访谈结果分析来检验其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可行性。教学实践活动选取石家庄市某中学两个平行班级为实验对象,对“讲、练、测、做、评”五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并进行效果验证,其中实验班使用“讲、练、测、做、评”五步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班使用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将实验班进行教学实践后取得的平均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成绩以及对教师和实验班学生的访谈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讲、练、测、做、评”五步教学模式在有效减轻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创新实践等能力,使学习者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将“讲、练、测、做、评”五步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培养的生产、服务、技术与管理等一线工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客观准确地考核其操作技能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现有的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虽易于组织,对学生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但却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操作过程。因此,本文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借鉴专家新手范式的实验理
近几年,新词语的造词法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成了热议话题,但是很多学者还是倾向于研究已有稳定性的新词语,即已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新词语。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的造词研究还是较少,本文认为对每年出现的新词语进行造词法研究更能体现新词语的造词变化,以及社会与人们的思维变化。于是本文选用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编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称《报告》)为语料来源。至今,汉语的造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认识不清,被压榨、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而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是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更应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本研究以劳动教育为出发点,查阅劳动教育相关文献,对劳动教育作用、课程、实施途径以及与全面发展中其它四育的关系等进行相关综述,了解劳动教育相关基本情况。并分
实地考察是地理实践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也是近十年国际地理教育的研究热点。我国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加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工具,教科书中的实地考察内容是开展实地考察的重要参考。研究制定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设计的分析维度、构建教科书实地考察活动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版本教科书的评析,归纳教科书实地考察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城市中的部分家庭选择生育二孩,这就使部分独生子女成为了家中长子女。而此时的他们和弟弟妹妹的年龄差又相对较大,故称其为大龄头胎儿童。年龄差较大的同胞关系,作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一种新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新成员的加入使得家庭结构有变化,同胞之间的日常相处难免产生矛盾。面对年幼的弟弟妹妹,头胎儿童将会如何应对同胞冲突,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且已有研究证实同胞冲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作为刘宋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谢灵运在后代诗歌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诗人与批评家都对其诗歌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接受,其中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颇具特色。与有明一代文学复古思潮相始终,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不论是在文本方面还是在理论批评方面都较前代有了质的飞跃。基于明代谢灵运诗歌接受的突出特征,本文对明代谢灵运诗歌的接受情况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分析与讨论。本文共设置三个章节。第一章为明代谢灵运诗歌接
《小鸟,我的朋友》是词作家曹勇、曲作家施光南共同创作的一首女高音歌曲,该作品歌词淳朴,旋律抒情优美,生动描写了一只活泼灵动的小鸟飞落在人类窗前,用委婉动听的歌喉,像是在与人交流的动人画面。本文以《小鸟,我的朋友》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词、曲作家与歌曲创作背景入手,着重对歌曲演唱技巧与舞台艺术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在歌曲演唱技巧方面对音量与音色的变化、气息的控制与选择、音乐长、短线条的演唱对比、特殊音型
吉纳斯特拉是20世纪国际知名的阿根廷作曲家,同时也是拉丁美洲音乐群体里的重要一员。本文选取的《第一钢琴奏鸣曲》是吉纳斯特拉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主观主义时期”的作品,也是他较为成熟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他的创作不单单局限于以民族素材为核心,而是有意识的将民间素材进行加工与转换同时还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可以说兼具民族性与现代性。而《第一钢琴奏鸣曲》就是吉纳斯特拉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该时期创
文化创伤(cultural trauma)研究起源于因战争、政治等原因而面临身份危机问题的群体特征研究,是在世纪之交由西方社会学家、耶鲁大学教授罗恩·埃尔曼(Ron Eyerman)和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Alexander)提出并加以使用的。文化创伤指对某个群体造成持续灾难性影响的事件在集体意识上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迹。通过利用文化创伤这个概念,学者们研究和解释西方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由于老龄化带来的与公共卫生问题有关的若干原因,人们越来越重视老龄化对作出有效决策的能力有哪些影响。为了维持老年生活的独立性并减少对家庭、社会和其他外部支持的负担,老年人在财政、住房等方面的有效决策可能在晚年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在金融和卫生领域的决策可能更加重要,因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应对糟糕决策的机会和资源可能更少。因此,了解衰老如何影响决策,并识别与晚年最佳和非最佳决策过程相关的环境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