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研究是动物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领域。国内外有蹄类栖息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固定样方法、机械样方法和痕迹样方法。目前,资源选择函数被广泛运用于栖息地喜好程度的分析,并且人们发展了一些量化的模型来改进这一实验方法。研究者还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判别分析和数理化理论等描述有蹄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有蹄类栖息地选择的环境因素亦不相同;在不同的季节和生活史阶段,有蹄类对栖息地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季节性变化的植被因素和有蹄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对栖息地的不同需求。文章简述了这些方法,并探讨了共域对有蹄类的影响及有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在浙江省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设定固定样线,调查梅花鹿对植被类型、郁闭度、食物丰富度、灌木盖度、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和人为干扰距离9类生态因子的选择利用情况。应用资源选择指数分析梅花鹿秋季、冬季和春季对栖息地喜好程度进行了研究。通过主成份分析简化栖息地特征的变量,再比较在时间尺度上梅花鹿的栖息地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季和冬季,梅花鹿主要选择草甸与灌丛、郁闭度<20%、食物丰富度高、上坡位、海拔≥1200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的环境;在春季,其主要选择草甸、郁闭度<20%、食物丰富度高、下坡位、海拔<1000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的环境。影响梅花鹿秋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海拔、坡位、人为干扰距离;次要因子是植被型、郁闭度、食物丰盛度、灌木盖度;坡度、坡向的影响最小。影响其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是郁闭度、植被型;次要因子是海拔、坡位、人为干扰、食物丰富度;灌木盖度、坡度、坡向的影响最小。影响其春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海拔、坡位、人为干扰;次要因子是食物丰富度、植被型、郁闭度、灌木盖度;坡向、坡度的影响最小。 保护区生态评价是对保护区生态的考察和信息收集工作,并且将有关信息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再反馈到保护区管理系统当中的重要参考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保护区管理评价框架,对清凉峰保护区进行调查评价。本文从基础条件、人员配备、经济状况、自然资源、科研基础、教育系统和生态旅游7个方面对清凉峰保护区的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并对保护区管理模式、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