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蕈样肉芽肿是一种皮肤T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肿瘤,进展较慢,在红斑及斑块期不提倡过度积极治疗,而到肿瘤期,特别是侵犯骨髓及周身系统必须进行化疗。治疗蕈样肉芽肿的方法有很多,包括阿维A,干扰素α、β,光疗,细胞毒性药物等,究竟效果如何?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针对8例蕈样肉芽肿患者采用阿维A联合干扰素α及光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干扰素α及光疗对蕈样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临床及病理及免疫病理诊断蕈样肉芽肿患者8例,8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组织病理:均表现为真皮浅层密集淋巴样细胞浸润,部分病例细胞核呈脑回状;部分见亲表皮现象及Pautrier微脓肿;部分见淋巴细胞沿基底细胞呈线状排列;部分病例见到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浸润淋巴细胞均强阳性表达CD3,不表达CD20,部分表达CD4和/或CD8,Ki67表达在5%左右。其中红斑期5例,斑块期2例,肿瘤期1例。给予口服阿维A,每日20mg;肌注干扰素α100万u,每日或隔日一次肌注;NB-UVB照射,最初剂量0.2 J,每周2次或隔日一次照射。2.体外培养人淋巴瘤细胞株HUT78,用干扰素α浓度分别为5000u/L、10000u/L、20000 u/L,阿维A浓度分别为0.1umol/L﹑1.0umol/L﹑10umol/L,以及联合应用阿维A浓度为0.5umol/L,干扰素α浓度分别为2500u/L、10000u/L进行干预,观察培养上清24h、48h、72h细胞因子IL-5、6、7、13的改变。结果:1)8例蕈样肉芽肿患者治愈4例,缓解4例,治疗时间1个月-1年;2)有2例患者临床缓解后停药3-5个月复发;3)体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IL-5表达水平在联合组药物处理72h后,较对照组降低(p<0.01);4)IL-6表达水平在干扰素组,在相同的作用时间条件下,随药物浓度增加表达增高,存在剂量效应;在相同的浓度作用条件下,随药物处理时间延长表达增高,存在时间反应关系;在联合组药物处理24h、48h、72h后,基本上较对照组表达增高(p<0.01);5)IL-7表达水平在阿维A组(p<0.01)、干扰素组(p<0.01)和联合组(p<0.01)在药物处理24h后,均有一过性增高;48h、72h回复到正常表达水平;6)IL-13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1)阿维A联合干扰素α及光疗对三期蕈样肉芽肿患者均安全、有效,提倡推广应用;2)蕈样肉芽肿患者需长期维持治疗,停药后复发率较高;3)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维A和干扰素下调IL-5、上调IL-6、一过性上调IL-7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