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以戏剧创作见长,著有大量在英语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学作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人生的高峰与低谷,曾一度成为维多利亚时期伦敦社交圈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但终因作品主旨和私人生活不能见容于当时的主流社会郁郁而终,迅速淡出了文学评论家的视野。自20世纪中叶起,王尔德在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普遍认可,国内外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及其作品的研究报告及论文,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角度重新诠释、评价王尔德及他的作品。《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大师奥斯卡·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唯美主义风格的代表作。本文旨在对《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体现进行具体的剖析,并通过详尽的实例来阐释这部小说的唯美主义特征。本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王尔德的写作生涯及其作品,特别是《道连·格雷的画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很多评论家和专家学者将《道连·格雷的画像》视为王尔德个人生活经历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先后从不同角度解析这部小说。当代文艺批评渐渐将后现代分析方法引入对王尔德的研究中来,加深了对其作品的理解,大大拓展了关于唯美主义文学的研究领域。尽管如此,对于这部小说中关于唯美主义体现方式的具体分析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唯美主义运动的概念和唯美主义文学的特征,并对王尔德和《道连·格雷的画像》进行详细、全面的介绍。本章通过概括唯美主义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并通过对王尔德成长环境和所受教育情况的分析,进一步归纳出其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理论来源,为下一步研究王尔德唯美主义理念奠定了基础。《道连·格雷的画像》代表着唯美主义的巅峰,讲述了一个美貌青年为求永葆青春,以自己的灵魂为筹码使一幅肖像画代替自己变老的故事,着重描写了美貌青年道连·格雷与为艺术奉献一切的艺术家贝泽尔以及舌灿莲花但毫无道德意识的纨绔贵族子弟亨利之间的关系,描绘了一个单纯的青年道连陷入道德堕落的过程。这部作品通过维多利亚时代人性丑恶的描述,对道连格雷自我矛盾的安排,及对道连的生活艺术化行为的表述,体现出唯美主义作家对美的不懈追求和尝试。王尔德试图以象征和暗示的方法,在这篇小说中表达自己的唯美主义创作理念,使这部小说浓缩了他本人对艺术、对生活的全部观念,并将其融入到情节安排和叙事方式中,使这部作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唯美主义代表作。第二章介绍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所体现出的唯美主义理念。就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至上、生活模仿艺术和艺术的无功利性做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并阐释这些理论如何在这部作品中一一得到阐释。通过对两个主要人物死亡事件的叙述,不同人物在生活中模仿艺术行为的描述和对于一个毫无道德观念的美学试验的描写,王尔德极富技巧性的展现了自己的艺术观、生活观和价值观。女伶由于对现实世界的追求而绝望致死;艺术家因为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美而死;道连通过交易灵魂来模仿自己的画像以求长生不老,通过模仿书中的情节来寻找极乐的感官享受;落魄的戏子仍旧以带有明显舞台痕迹的方式生活;享乐主义者无视道德束缚与伦理后果悄然进行了一场影响与被影响的美学试验。通过这部小说,王尔德表明了艺术通过超越生活、超越道德的方式最终实现自治的美学观点。第三章主要探讨《道连·格雷的画像》在主题、背景、主要情节、人物描写和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唯美主义特征,并辅以实例进行深入分析。在这部作品中,王尔德选择了极具唯美主义特色的主题来表达他对美的无限追求,通过虚拟化、戏剧化的故事背景削减故事的真实性,引入半虚半实、亦真亦幻的叙事气氛来加强叙述的神秘色彩,糅合了童话故事、浪漫传奇、哥特小说等多种方式来丰富故事情节,并精心选取词汇,使用大量修辞手法来提炼语言的美感,描绘出各具特色的带有明显象征意义的人物,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惊奇的故事,揭示出王尔德式的艺术观和生活观。第三部分是结论。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道连·格雷的画像》是一部带有明显唯美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它通过道连出卖灵魂而永葆青春后一系列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变化,体现出王尔德艺术超越生活的看法,阐释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理念,表现了王尔德“艺术至上”的唯美主义价值观,以艺术化的时空背景、精美的语言、完善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了一部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唯美主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