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收敛相关论文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差异的重要来源。产业、大学、研究机构作为......
本文把机器人视为一种生产要素,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机器人应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11—2018年......
通过构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城市产业多样性指数,以2008-2018年全国64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空间......
文章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影响及作......
从可获得性、结构合理性、投入及产出四个方面对中国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在分析其区域不平衡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区域经济收敛对......
文章利用1978—2017年各省人均实际GDP数据,分别采用空间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中国经......
本文通过匹配1999—2016年城市经济和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的收敛性,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
利用巴罗的收敛性分析框架来研究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增长差异问题,发现地区间的初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都沿东中西三大地带......
【摘要】1978~2008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总体上程σ收敛和“条件收敛”性质;在1978~1990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σ趋同,人均GDP对数标准差缩......
采用社团检测方法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贸易网络社团动态演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沿线各国面板数据,结合新古典增长理论构建......
以县市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利用ESDA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借助Arc GIS10.0和Geo Da095i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安徽省1996......
社会融资结构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经济收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在对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进行特征描述,建立社......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利用空间统......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的三个事实:经济分异、经济收敛、产业专业化和聚集现象,分析了三大地理要素对这些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79~2011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9%,人均实际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77%,创造了所谓的......
国富国穷是经济学研究中永恒的命题,经济学家们对该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已经持续了200年。然而,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家之间、地区......
近年来,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所谓经济增长收敛性是指在封闭的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有效经济范......
关于跨国经济收敛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如果两国之间存在畅通的知识和技术传播渠道,通过模仿与渗透长期内各国的技术能力和社会能力将会......
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领域内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为关注的焦点。在传统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很少有学者......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经济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差距也在日益扩大,由此带来地方政府的财力水平参差不齐,为辖区居民提供的公......
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我国银行业的整体规模迅速扩张,多层次多元化的银行体系逐步建立,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环境问题与之而来,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降低单位GDP的能耗是当今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
两千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人们在欧亚大陆上开拓了数条连接欧亚非几大文明区域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后代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进入......
经济增长收敛论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该理论考察不同经济单位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以此来......
摘要:本文考察了1984-2008年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问题,发现我国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区域性,东中部地区存在收敛现象,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直以来就是经济学理论研究极为重要的课题。从经济......
通过光滑结构变化和非线性调整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检验1952-2010年间我国25省市相对北京市的实际人均产出收敛性特征,并估算其非对......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战略,财政在促进区域间均衡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典经济增长收敛研究框架下......
在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研究中,大尺度的观测单元可能会忽略小尺度观测单元间的异质性特征,小尺度观测单元的采用可以改善模型回归......
本文以“收敛理论”为基础,引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对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索罗模型中加入劳动力流动因素......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为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政策,......
本文选取了三个不同的视角,包括经济的收敛性、社会消费总额的显著差异性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程度(交易成本衡量)对“长株潭”同......
试图用实证方法分析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省级经济差距的影响,并讨论产生该效应的深层次原因。
Trying to analyze the i......
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两个基本要求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与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影响农村经济增......
国家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国家的要素禀赋,还取决于要素的利用效率。在发展中国家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过程中,由于国际贸易的影响,要......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财政支出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尝试运用经济收敛理论对西部地区经济收敛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地方财政......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从Lolyd M......
以“义乌商圈”为对象,利用“义乌商圈”核心层8个区域1996-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区域共享一个大规模市......
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虽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
一、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现状、演变趋势和成因解析 (一)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演变趋势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
扩展的要素禀赋理论包括要素数量和要素质量两个维度,它们对后发经济收敛的机理是不一样的。鉴于要素质量直接引入的困难,文章借鉴......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力资本之父”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人大力倡导,要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近二三十年中,人......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不仅影响了经济增长,而且也影响了省域之间的经济收敛程度。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省际经济体的α收敛和β收敛情况,发......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将经济收敛的一般影响机制引入流通产业区域收敛,以新的视角挖掘流通产业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的影响因素及作......
内容:本文运用非参数生产前沿法,将中国省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物质资本积累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四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