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牛是新疆肉牛业主导品种之一。由于新疆褐牛遗传背景复杂,与脂肪代谢相关的肉品质形成机理等方面缺乏与国内外优良肉牛品种比较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采用新疆褐牛与安格斯肉牛相比较的方法,针对与肉品质相关的主要脂代谢调控相关基因及其产物表达的品种差异性比较的研究,为揭示新疆褐牛与安格斯肉牛肉质差异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24月龄新疆褐牛和安格斯牛各5头,比较两品种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胴体和肉质性状及肌肉与脂肪组织形态学差异;比较两品种牛背最长肌和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瘦素(LEP)、激素敏感酯酶(HSL)、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这5个基因mRNA及其产物的表达。鉴定两品种牛背最长肌中有差异的蛋白,对其筛选和分析。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显示:新疆褐牛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总数、粒细胞比例、球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P<0.05);新疆褐牛淋巴细胞比例、中间细胞比例和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P<0.05);胴体性状结果显示:新疆褐牛净肉率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其他胴体指标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肉品质性状结果显示:新疆褐牛肉色亮度L*值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两品种牛肉的水分、灰分、肌间脂肪、剪切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
2.两品种牛肌肉与脂肪细胞形态学显示:新疆褐牛肌纤维直径和单根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单位面积脂肪细胞数量极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1),心周脂肪组织细胞面积极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1),并且单位面积脂肪细胞数量极显著小于安格斯牛(P<0.01)。
3.两品种牛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新疆褐牛肾周脂肪中FABP4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网膜脂肪中LPLmRNA表达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Westernblot检测FAS、HSL、LPL蛋白表达量显示:新疆褐牛皮下脂肪中HSL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心周脂肪中FAS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而HSL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肾周脂肪中FAS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HSL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背最长肌中FAS蛋白表达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
4.两品种牛背最长肌中蛋白组学结果显示:共鉴定到2015个蛋白,其中1777个可定量,筛选出50个牛源差异蛋白,共得到6个与肉品质相关的差异蛋白。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安格斯牛肌纤维相关指标优于新疆褐牛,提示安格斯牛肉质较嫩。安格斯牛背膘厚度大于新疆褐牛,而新疆褐牛产肉率高于安格斯牛。两品种牛FAS、HSL、LPL和FABF4基因和蛋白有差异性,其中FAS和HSL蛋白差异可能与安格斯牛背膘厚度差异有关。在背最长肌中选出的6个与肉品质相关的差异蛋白为今后新疆褐牛肉品质改善研究提供了靶向。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新疆褐牛和安格斯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差异的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成因。本研究为提高新疆褐牛肉质分子的标记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1.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显示:新疆褐牛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总数、粒细胞比例、球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P<0.05);新疆褐牛淋巴细胞比例、中间细胞比例和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P<0.05);胴体性状结果显示:新疆褐牛净肉率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背膘厚度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其他胴体指标两品种间无显著差异(P>0.05)。肉品质性状结果显示:新疆褐牛肉色亮度L*值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两品种牛肉的水分、灰分、肌间脂肪、剪切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
2.两品种牛肌肉与脂肪细胞形态学显示:新疆褐牛肌纤维直径和单根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5)。新疆褐牛皮下脂肪单位面积脂肪细胞数量极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1),心周脂肪组织细胞面积极显著大于安格斯牛(P<0.01),并且单位面积脂肪细胞数量极显著小于安格斯牛(P<0.01)。
3.两品种牛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新疆褐牛肾周脂肪中FABP4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网膜脂肪中LPLmRNA表达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Westernblot检测FAS、HSL、LPL蛋白表达量显示:新疆褐牛皮下脂肪中HSL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心周脂肪中FAS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5),而HSL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肾周脂肪中FAS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1),HSL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安格斯牛(P<0.05);背最长肌中FAS蛋白表达极显著低于安格斯牛(P<0.01)。
4.两品种牛背最长肌中蛋白组学结果显示:共鉴定到2015个蛋白,其中1777个可定量,筛选出50个牛源差异蛋白,共得到6个与肉品质相关的差异蛋白。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安格斯牛肌纤维相关指标优于新疆褐牛,提示安格斯牛肉质较嫩。安格斯牛背膘厚度大于新疆褐牛,而新疆褐牛产肉率高于安格斯牛。两品种牛FAS、HSL、LPL和FABF4基因和蛋白有差异性,其中FAS和HSL蛋白差异可能与安格斯牛背膘厚度差异有关。在背最长肌中选出的6个与肉品质相关的差异蛋白为今后新疆褐牛肉品质改善研究提供了靶向。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新疆褐牛和安格斯肉牛产肉性能和肉品质差异的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成因。本研究为提高新疆褐牛肉质分子的标记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