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密集网络中能效型无线资源管理方案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满足了网络流量呈指数型增长的趋势。为了连接更多的用户设备和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通过在宏小区范围内灵活部署低功率小基站以避免盲区,形成了超密集网络。在这种部署方式下,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吞吐量以及控制网络平衡。然而,基站的密集部署和移动用户的增加,导致网络中能源消耗和干扰的增加。因此,如何在满足超密集网络中用户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无线资源管理,提高网络能效,是超密集网络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有效的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对超密集网络中的无线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包括频谱资源、功率资源等,在保证用户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网络能效最大化的目标。首先,本文概述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介绍了超密集网络中无线资源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给出了超密集网络中的能效指标定义,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超密集网络中能效型用户关联和资源分配方案。为了降低跨层干扰,采用高低频组网的方式构建了基于控制平面与用户平面分离(Control Plane and User Plane Split,CUPS)的超密集网络系统模型。在此模型下,制定了基于分簇的用户关联、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协调的优化问题,以实现网络能效最大化的目标。在簇内选择正交资源分配,簇间复用相同的信道,降低同层干扰。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分簇的用户关联、子信道分配和功率协调的联合优化算法,该算法采用交替优化的方法,依次解决用户关联子问题、子信道分配子问题以及功率协调子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未分簇的算法以及基础优化算法对比,本文所提算法有效地提升了系统能效。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具备D2D通信的超密集网络中能效型用户模式选择和功率控制方案。D2D通信技术促进了网络密集化,降低了超密集网络中基站的负载。为了提高网络中所有用户的能效,降低设备功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本文考虑了超密集网络中上行通信场景,制定了网络中用户总能效最大化的优化问题。通过启发式算法解决该优化问题,用户可以选择与小基站通信或是D2D通信的方式,调节发射功率,实现用户能效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用户功耗,提升网络能效。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AD的早期阶段,该阶段患者呈现的病理信息并不明显,易被误认为是自然衰老,一旦病情恶化将难以逆转。因此,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尤为重要。该疾病早期研究使用单模态数据进行分析,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数据及数据融合
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系统硬件的稳定性,而且与系统功能实现代码有密切关系。在一些复杂的嵌入式系统中,嵌入式系统硬件上需要连接大量外设,导致嵌入式系统软件需要包含庞大的驱动代码,这些驱动代码不经过安全验证,会产生死锁等一系列安全问题。形式化方法是验证嵌入式系统驱动安全性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分析内核驱动中数据的流向以及各进程间的交互,发现潜在安全隐患,进而保证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本文主要研究Linu
车载自组织网络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近些年发展迅速,未来能够在交通安全、车载娱乐等服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支撑这些应用的基础,就是信标消息,所有车辆节点和路边设备节点通过周期性的信标消息传输进行消息的传递。但是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车辆节点密度变化大、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变化快、无线信道通信质量变化多样等特点,导致实时可靠的信标消息传输难以得到保证,会对交通安全等服务应用的质量造成影响。对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CBTC系统采用的公开频段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由于同频干扰、可支持移动性差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轨道交通领域对于安全、通行效率的要求。不但如此,现有的CBTC系统仅支持车地(Train-to-G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对射频前端在小型化、多功能集成、宽带/多频带和低损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线、滤波器作为射频前端的两个关键器件,两者的集成设计有利于满足射频前端的性能需求。同时,相较于微带天线,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DRA)具有损耗低、辐射效率高等优势,在通信系统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结合DRA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设计了
纳米天线是把天线理论扩展到纳米尺度范围内,通过研究表面等离激元,将电磁波耦合到亚波长尺度空间内,从而实现电磁场的近场增强等功能。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纳米天线在能量吸收、光学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具有优异的表现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单一结构的纳米天线存在吸收波段不宽等问题,往往很难达到宽波段的完美吸收要求。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复合结构的多谐振特性,研究具有理想吸收的纳米天线。通过改变纳米天线的结构、尺寸、材料
随着通信需求的快速发展及密集型无线数据业务爆发式地增长,低能耗、高容量以及高可靠的弹性传输能力为高速移动无线通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为了满足高速移动毫米波网络的高质量链路通信及高能效传输的需求,混合预编码技术及中继协作技术在保证传输链路稳定和提高系统能效方面优势显著。通过利用中继辅助通信网络来额外构建信息链路以弥补毫米波衰落损耗,并结合混合预编码技术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容量及能量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聚
量子不经意密钥分配(Oblivious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OQKD)是量子密码学中基础而又重要的安全技术,是一种具有易实现、低开销、高安全性等优势的不经意密钥分配方式。量子隐私查询是对称隐私信息检索问题与量子密码学相互渗透的新型查询方案,旨在保护通信双方的隐私安全,它可以保护用户方的隐私,防止数据库拥有者在用户查询数据时窃取用户隐私,同样也能够保证数据库安全性,防止
人群拥挤集聚条件下的突发事件通常伴随着极度的拥挤和混乱,恐慌情绪和高度密集的人群以及周边环境中大量不确定的事件信息,可能使人群纷纷涌向某个既定的安全出口而导致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如何在公共事件突发后迅速、安全的疏散拥挤区域的人群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缺乏及时通畅的信息传达渠道的情况下,大量人群聚集条件下的混乱环境给安全疏散技术带来了挑战,成为长期的问题瓶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这一问题补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