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对电网节点电压、网络潮流、网损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及接入位置密切相关。为此本文对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应用数学解析法,在静态负荷模型基础上,以电压不越限与线路载流量为约束条件,推导了单个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与接入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进一步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将准入容量纳为约束条件推导了单个分布式电源的最优布置函数,并针对典型的配电网负荷分布,提供实用计算公式以快速解决单个分布式电源的定址选容问题。其次针对多种、多个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综合优化配置,应用数学优化思想与遗传算法,基于静态负荷模型建立了以运行费用与风险费用最小为目标的优化配置模型,以确定地区配电网中多种、多个分布式电源的综合优化选址与容量分配。算例结论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单个分布式电源优化布置的实用方法可以为快速准确地寻找单个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最优位置与最优容量,与传统方法相互印证,并提供准确的准入容量参考;多种分布式电源的最优配置模型可以实现地区电网中多个不同种类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位置的综合分配,使得电网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经济性最优。在优化配置实现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已配置的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设备的运行调度进行了研究。首先明晰了调度策略的服务对象,从受益者角度出发将调度策略理顺为综合社会效益最优与电力公司利益最优两种。然后,分别考虑了两种调度策略下为使策略服务对象的综合经济性达到最优的目标函数,应用数学优化法与遗传算法建立了含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的动态调度模型,以确定不同调度策略下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设备的24小时出力。算例分析表明不同调度策略下分布式电源(光伏、微型燃气轮机与储能电池)的运行出力差异明显。随后本文结合不同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的建设主体、费用差异与竞争力对调度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进一步验证。本文提供的思路与方法可以对分布式与储能的调度的现实操作与后续研究提供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