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正向县域经济发展阶段转换。最近几年,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首次突破性地提出“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对县域经济内涵的三年“明确探索期”完成,宏观经济部署也走出“重城轻乡”的非均衡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充满着活力,蕴涵着希望,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后,县域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最好时机。2002年起,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吉林、湖北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发展县域经济,许多省、区、市还制定了有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从各地的改革情况看,多数地方把地级市的一些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海南省出于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的因素,已经完全实行了“县市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则由省直接管理。重庆直辖后,也完全过渡到直管区、县。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省直管县可以从财政方面入手,由省直接统管县财政,逐步地让地级市恢复到城市管理的职能上去。目前各地实施的强县扩权,目的是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权限下放给县,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推动扩权县(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形成一批经济活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素质高、带动作用大的县(市),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制度创新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县(市)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环节。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深化改革,将给县域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应看到,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各个方面进行多层次和系列的配套协调及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完成。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组织者,要顺应大势的变化,抓住有利时机,推动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要对县的历史、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按经济区与按行政区组织经济工作、区域经济联合与合作、非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策略、我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地方政府在“体制突破”发展县域经济方面的探索、吉林省扩权强县的具体实践。等等。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找到一条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