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践发现,游戏教学法是增强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将游戏教学用于泰国小学综合课的研究相对不多。基于此,本文以游戏教学法为切入点,以汉语课堂主干课型综合课为依托,以泰国坤敬公立华侨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实验对比研究方法,在考察泰国小学汉语综合课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初级综合课教材《汉语》第四册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教学并实施,从汉语语言要素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发现,游戏教学法是增强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将游戏教学用于泰国小学综合课的研究相对不多。基于此,本文以游戏教学法为切入点,以汉语课堂主干课型综合课为依托,以泰国坤敬公立华侨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及实验对比研究方法,在考察泰国小学汉语综合课中游戏教学法运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初级综合课教材《汉语》第四册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教学并实施,从汉语语言要素中分别选取一个典型游戏,进行为期四周的综合课游戏教学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测试成绩发现,游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在各语言要素上,游戏教学的有效顺序为语音>汉字>语法>词汇;其中,语音教学各考察项有效性次序为拼音书写>拼合>听力,词汇教学各考察项有效性次序为词义>词用>词形,语法教学各考察项有效性次序为语用>语序>语义,汉字教学各考察项有效性次序为整字书写>笔画>部件。从跟踪调查的结果看,学生主观认为在游戏中学习汉语的有效性次序为:词汇>汉字>语音>语法,实验结果与跟踪调查结果有一定的偏差,说明学生对游戏教学法作用的主观判断与测试成绩不成绝对正比,这主要受到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影响。结合课堂观察与跟踪调查全面分析游戏教学的作用,进一步验证了游戏教学法在泰国小学汉语综合课中的有效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低、课堂纪律散乱等。对此,本研究从学生、教师以及课堂等方面,对游戏设计方案、学生参与度、教师教学方法等注意事项作了总结与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游戏教学法在泰国小学汉语综合课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案-件比”作为《检察机关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中的核心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检察工作的质量、效率以及效果。在“案-件比”指标中,“件”的数量决定“案-件比”的比值。通过对H市检察机关2019—2021年刑事检察“案-件比”业务数据的分析,发现延长审查起诉期限、退回补充侦查两个环节产生的“件”在全部“件”中占比最高。为更好地发挥“案-件比”指标的导向作用,应从转变司法理念、完善制度机制、强化跟踪问效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把汉语热的浪潮越掀越高。因此,汉语学习者的地域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泰国的汉语教学同样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笔者作为2019年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有幸在吞武里易三仓学校实习。实习期间,笔者发现汉字教学在吞武里易三仓学校是薄弱环节。汉字是表意文字,泰文是拼音文字。学生写汉字就像是在画画,曲里拐弯而不是方块字。笔者多次在课堂上看到学生在写汉字的时候,从
采用InVEST模型,选取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风险两个指标,分析北京市延庆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莫兰指数与ArcGIS软件结合,揭示两个生境指标的冷热点覆盖区;探究生境质量、生境退化风险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延庆区生境质量东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南部部分区域生境质量较低,生态退化风险从东北向西南呈升高趋势,各类自然保护地生境质量指数均高于0.9,且均高于全区均值(0
量词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是其他印欧语系中所没有的。汉语中量词数量庞大,在日常交际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众多名量词中,还有许多意思相近,但又有所差别的近义名量词,更是汉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近义名量词国别化的研究已经开始,但是对于法国汉语学习者的近义名量词的偏误研究还不丰富。因此本文以法国阿尔涅地区安德烈-马尔罗中学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三组近义名量词为例,对该校学生近义名量
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影响着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并了解学生情感因素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汉语学习。本文主要以泰国Sornthipaya学校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情感因素中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生性格,以及这些因素对小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生性格进行论述,介绍不同动机、态度和性格的优点、缺点和学生的表现情况;其次介绍泰
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词汇的学习向来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通常都会存在因词汇课堂学习效率低而导致词汇量不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习者掌握好词汇,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语义场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但大多集中在英语词汇方面,而运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的研究数量较少。本文以罗勇公立光华学校为例,进行了为期十二周的教学实验,尝
利用InVEST模型与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河北省1995-2020年的生境质量时空分布格局,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气候、人口、地形等因素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5-2020年,河北省生境质量的平均值由0.448 8降至0.441 9,下降幅度为1.54%,其中城市建成区生境质量下降明显,沿海区域生境质量有所上升;(2)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山区生境质量较高而平
汉字书写一直是众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通过教学实践观察,我们发现印尼华裔与非华裔小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各异,但书写困难是他们的共性问题。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尼华裔与非华裔小学生在汉字书写时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基于问卷调查,本文对华裔与非华裔小学生的汉语情感认知、汉字学习策略、对教师汉字教学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小学教师的调查,了解了教师对汉字教学的认知、常用汉字教学法、对华裔与非华裔小
生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在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40 a来,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发了自然生境破碎化、生态退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等系列问题。生境质量是反映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局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探讨区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对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