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其代谢产物丰富多样。因此本文以无花果植物内生真菌为对象,进行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1)以健康的无花果为植物材料,根据组织分离法从无花果的根、茎、叶中分离获得61株植物内生真菌。
(2)经形态学方法观察鉴定,这61株植物内生真菌属于5纲,7目,12科,20属。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rium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为无花果植物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分别占菌株总数的21.31%、13.11%和9.84%。
(3)以5种细菌和7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测试菌,对61株无花果植物内生真菌和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确定FS11为活性筛选实验的目标菌株。
(4)对菌株FS11进行液体发酵,得到发酵提取物粗品(50.0g),在活性追踪下,对其粗品进行分离和结构解析,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以及重结晶等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共得到7个化合物:化合物1(11mg)、化合物2(8mg)、化合物3(10mg)、化合物4(21mg)、化合物5(11mg)、化合物6(10mg)和化合物7(50mg),经过理化性质分析和波谱分析,最终确定了化合物2、3、4、6和7的结构,分别为Gliotoxin(2)、Helvolic Acid(3)、2-苯甲基-3-((1H-吲哚-3-基)甲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4)、对羟基苯甲酸(6)和D-甘露醇(7)。其中,化合物4是首次从天然界分离得到的。
(5)测定了7个化合物对测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抗菌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2、3、4、5和6对大部分测试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对测试菌的抗菌活性最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aureus)的MIC为0.78μg/mL,和阳性对照青霉素钠的MIC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