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通信辅助的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异构网络的发展受到三个主要矛盾的制约:无线资源稀缺与资源利用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孤岛式网络资源独立优化与异构网络融合之间的矛盾;非理想特性与网络精确配置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问题,使网络从单一封闭式网络发展到异构融合网络、从静态模式发展到智能自适应模式,必须具备对网络环境、无线环境以及用户终端/业务等环境“多域资源”的高度认知能力,并在资源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决策控制,借助重构的手段达到协同的目的,实现异构网络的高效共存。因此解决目前异构无线网络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的本质核心问题是解决复杂异构环境的“认知性”问题和多域无线资源的“协同性”问题。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对短距离通信辅助的认知无线电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多域资源认知协同一体化进行了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对短距离通信在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重点包括两个方面,短距离通信辅助的频谱感知以及短距离通信辅助的认知传输。其次,介绍了作者在对短距离通信辅助频谱感知的研究过程中,设计并实现的分布式频谱感知系统。该系统利用GNU Radio&USRP软件无线电平台通过有线局域网络实现了分布式频谱地图的可视化呈现,可以清晰展示频谱资源的时空频三维信息。最后,论文从短距离通信辅助的认知传输入手,以多域认知与多域协同理论为基础,对多域认知资源分类建模进行了研究,并对多域认知协同一体化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异构网络下的认知协同一体化功能框架与拓扑结构,并提出了短距离网络与认知网络协同的业务承载方法,其核心思想在于实现业务QoS要求与网络QoS保障能力之间的最佳匹配。该方法突破性的利用认知网络承载授权用户的业务,为认知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技术路线。通过本文介绍的理论及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异构网络融合过程中的网络利用效率刷频谱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异构网络融合架构设计和认知无线电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开始出现有线通信,甚至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并且第四代也在积极构建中
随着3G网络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移动增值业务,越来越得到运营商、电子商务公司以及银行的重视。移动支付因其可移动性、便携性和私人化的特点,势
生育期是大豆重要的生态性状,对产量、品质和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大豆生育期属于数量性状,研究表明,在大豆生育期性状的遗传方式中,存在主效基因作用。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是拓宽大豆遗传基础的优异资源。本论文利用栽培大豆菏豆14(♀)与野生大豆ZYD02810(♂)的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选择基因型分析法对生育期性状进行遗传解析,结果在第6染色体(C2)定位到1个生育期QTL位点,该
LTE-A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作为4G的候选技术,明确提出将在LTE的基础上对多输入多输出、协作多点传输、载波聚合以及中继技术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增强。然而,在追求
L-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合成细胞浆蛋白、核蛋白和肌酸的重要前体,同时也是人和动物体内一种半必需碱性氨基酸。随着对L-Arg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L-Arg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
本文对耐辐射球菌RecD的生物信息学与抗氧化功能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反向插入突变的方法构建了耐辐射球菌recD的突变体。表型分析表明,recD的突变并不影响耐辐射球菌对γ射线
学位
Bacp/Nlp(BRCA1相关中心体蛋白/Ninein样蛋白)是利用BRCA1蛋白的C末端,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自行定位克隆的位于20号染色体上的一个中心体蛋白。前期的研究工作表明:Bacp/Nlp基因
微博客是一种基于WEB2.0的新型的信息发布和获取平台,它具有短小、便捷、灵活等特点。自2006年诞生以来,微博在短时间内就积聚了大最用户,并迅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