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本身是一种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疾病,每种药物均只能针对一种或几种靶分子起作用,如果将多种抑制剂联合应用可能会使药物发挥更好的效果,联合用药将成为医学肿瘤学的发展趋势。在美国举行的ASCO会议提出了靶向治疗,并提出了联合用药和应用多靶向药物的概念,这会比前几代药物更有效,产生更好的效益。有关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说法,最近对于基因表型修饰以及信号传导等的研究成为热点。苯丁酸钠SPB(Sodium phenylbutyrate)是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吉非替尼(ZD1839,Gefitinib)是一种选择性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对两种药物作用机理分析后,推断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起协同作用:①加强肿瘤细胞的周期抑制,使细胞阻滞在G1期;②抑制肿瘤周围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③调节与肿瘤增殖、周期相关蛋白如P21WAF1、P53和CDK4/CyclinD1蛋白的表达,④协同抑制细胞内的信号传导。再加上我们对肿瘤细胞的筛选的前期工作,我们认为两种药物有其合用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首次发现了高浓度Gefitinib对血液系统的肿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血液系统肿瘤细胞属于EGFR不表达或者微表达细胞,说明了Gefitinib不仅仅通过抑制EGFR这一条途径起作用的,除了抑制EGFR还可能抑制其他的信号传导途径。本研究首次发现了SPB和Gefitinib对SMMC-7721和肺癌A549细胞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来抑制细胞增殖的,两药各自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在G1期而抑制增殖的,同时依赖于P53的调节,并呈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本研究首次应用体内体外实验两个角度观察合用SPB和Gefitinib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观察体外实验联合用药对A549细胞和SMMC-7721抑制作用明显,其机制是通过依赖P53的P38MAPK信号传导途径来诱导P21表达增强,CyclinD1/CDK4复合物表达下降及G1周期阻滞来实现的。体内实验也可以看到联合用药的明显作用,肿瘤重量体积增殖明显抑制,小鼠存活率和生存时间明显提高,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我们的体外体内实验从用药浓度,用药时间,以及从蛋白表达的水平和信号传导途径等角度系统的论证了联合应用SPB和Gefitinib两种药物对几种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合用的信号传导方面的机制,为下一步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