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儿科医生身份话语构建的实证研究——CA-CDA整合模式视角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s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持续恶化,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尽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医疗制度本身的弊端、医疗事故等,医患之间交流不充分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医生自身身份构建的不得体。尽管我们的身份并不都是通过语言来构建的,但人们总是通过语言来了解彼此的身份。此外,语言还是意识形态和权力演出的舞台。因此,本文作者试图对儿科医生在门诊医患会话中构建的身份类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试图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儿科医生在门诊医患会话中构建了哪几种身份?(2)儿科医生在身份构建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语言策略?(3)儿科医生所构建的身份隐含了哪些意识形态?  本文的研究数据均来自陕西省安康市某医院的儿科诊室,所使用的数据收集工具为索尼录音笔。笔者共录取了8名儿科医生的24段对话(每个医生3段对话),并于其中抽取了8段(每个医生1段对话)加以转写。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模式为CA-CDA的整合模式,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儿科医生在医患会话中共构建了五种身份:权威身份、照顾者身份、亲属身份,权势性身份和同伴身份。其中,权威身份主要体现为医生话轮构成及其完成的言语行为、医患提问分布情况以及医患双方采取的称呼语;照顾者身份则主要体现为医生所采用的称呼语及其话轮设计策略;亲属身份主要体现为儿科医生在面对患儿时所采用的称呼语;权势性身份主要体现为医患双方话语的及物性过程分布的不同,语气选择的不同以及医生所选择的情态资源。这种身份反映了生物医学观,即将病人视为生物实体,忽略其情感和心理需求,病人只是被动接受治疗。同伴身份则主要体现为礼貌策略和称呼语这两种能够表达情态意义的手段。该身份的构建反映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病人的情感和心理受到关注,病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身份意识、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对医学伦理学和医学社会学能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对医生的培训也能提供一定的指导。
其他文献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自此开始,她的作品引起了众多读者与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并在世界文学界得到高度的评价。极具文学天赋的莫里森以她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利用字符串和索引表分别实现了在TRANSACT SQL和PL/SQL中的二维数组数据结构,同时也为高维数组在TRANSACT SQL和PL/SQL的实现提供了方法.
中国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要影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论语》已被译成六十余个外语译本,其中以英语译本数量最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