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也带来了高等教育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人才的培养在量上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这使得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校园建设蓬勃发展。而且环境的育人功能已是共识,教育空间不只是在特定的教室中,也在多彩的校园中,源于生活的耳濡目染和体验。较为开放、自由的校园室外环境是良好的“教具”,其育人功能不言而喻。另方面,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人更加渴求户外鲜活而丰富的自然环境,师生的需求也由过去的“校园有环境”发展为“校园优环境”,他们已不满足生活被局限于封闭的“盒子”,而是更加追求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舒适、健康、放松的丰富的户外生活。而现实校园的室外空间环境却不容乐观,很多是“见物不见人”,存在诸多非人性化的问题。基于以上背景,如何人性化地建构校园室外空间环境,满足师生的各种活动需求,将是校园环境建设中颇值得探寻的问题。人性化设计就是要从大学的本质意义出发,使设计尽可能满足并适应高校主体使用者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娱乐休闲环境,并尽可能引发大学生的积极行为,激发其求知、求进、求德,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朝气蓬勃而健康的“大学”氛围,散发出独特的大学精神气质。本文首先解读了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概况,指出其现状问题;然后通过分析环境行为学相关理论、大学生的行为类型、特点及主要需求来解析人性化设计理念;最后在前两章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大学校园室外各类空间环境(校园入口、广场、绿地、水体、运动区、建筑附属室外空间、交通空间)的人性化建构方法,从而归纳总结出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人性化建构的基本原则。本文旨在强调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价值重要性,反映当今时代大学生对于户外空间价值认同的共识,更主要是希望为当前的大学校园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工作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从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内容,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