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这种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富有竞争力的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语文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工具性质决定了它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任何文化和科学,都必须以语文为载体,靠语文来表达和传播。语言文字又是各民族特有的,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兴亡是民族兴亡的重要标志。然而,关于高中语文语法教学,在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语法教学是该强化还是弱化,至今仍是众说纷纭。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论争的大背景下,语法知识教学在大多数的语文实际教学中备受冷落,甚至被打入冷宫。所谓“语文”,即语言文字,它不仅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也是承载文化和匡正人本的工具。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文字,就必须对它的语法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来说,随着新课程在全国全面性的实施,教学过程中就应以新课标理念和要求以及新课程高考试卷作为依据和参照。通过新课标,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后,语文教学的大旗应指向的是兼顾“工具”和“人文”而又有所超脱的“语文素养”,它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同时,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的培养。新课程高考试题虽然还是用于选拔人才但在试题的考查角度中,把重心放在了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和个性探究能力的考查上,有效地发挥了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导向功能,对新课标精神的有效落实,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及其高考检测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不可忽视高考试卷的向导功能。对于我们内蒙古自治区来说,2012年将迎来新课程实施后的首次高考,而高考试卷使用的将是海南宁夏卷。本文正是从海南宁夏近四年的新课程高考卷入手,主要从新课改后语法教育的现状,语法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中语法教育的对策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旨在说明在新课改这个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必不可少,以期为语文学习服务,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