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建筑不同于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文物建筑。它有着自身的特定意义:分布的面广量大,是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的原因独特,是一定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记录与承载者;标志的内涵丰富,甚至是一些城市的特殊肌理的决定性组成部分。对旧建筑进行恰当的改建与再利用,不仅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较好地保留建筑文化的延续性,实现“使用中的保护”,发掘旧建筑在当今时代的特有价值,还能够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与城市环境。而且,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能够避免“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现有的土地与建筑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时代的强音。正因如此,在世界范围内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已成为建筑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更新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原因,“旧不如新”的观念深深植入人们的思想之中,导致旧建筑被大量摧毁。加上缺乏现代意义上的旧建筑再利用的历史经验与系统理论指导,使得许多原本用意良好的“开发利用”也最终演变成了旧建筑的又一场浩劫。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在当今中国面临着重重的困难与挑战。本文从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的历史沿革、相关理论等因素入手,通过对旧建筑改建中的价值取向、利用模式、外部空间环境、建筑的形式与空间、建筑室内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来建构整体和系统的研究框架体系。同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旧建筑再利用实例,来揭示旧建筑改建与再利用的普遍规律,探讨再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本文希望通过系统的研究,得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使之对当代中国旧建筑的改建与再利用事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