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阿尔兹海默综合征、亨廷顿症等老年疾病受到广泛关注,而这些老年疾病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内蛋白质变性后生成了淀粉样纤维并在人体内沉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虽然建立了许多蛋白质淀粉样纤维的检测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目前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建立新型的蛋白质淀粉样纤维检测方法。人体内存在许多蛋白质和多肽,然而蛋白质或多肽在某些条件下会变性从而丧失其功能,甚至会在人体内聚集引发疾病。蛋白质的淀粉样纤维化过程是一个由水溶性单体变为不溶性纤维,疏水基团不断暴露的过程,随着该过程的进行,它的疏水性不断增强。鸡蛋清溶菌酶是一种典型的淀粉样纤维化蛋白质,且有着与人体溶菌酶蛋白相类似的结构,本文以鸡蛋清溶菌酶作为模型蛋白用于研究蛋白质的淀粉样纤维化过程。金纳米簇是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如低毒性,高稳定性,大的Stokes位移,非光漂白,红外发射,荧光寿命长,且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因此它在传感器,生物成像以及诊断治疗中均有应用。尤其在传感方面,它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小分子的检测。不仅如此,它在不同溶剂中荧光强度会发生变化。本文利用金纳米簇在疏水溶剂中聚集诱导效应,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后疏水性增强的性质,将金纳米簇应用于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过程的监测。除此之外,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2,4,6-三硝基苯酚(TNP)的检测。最后合成铂纳米粒子(Pt NPs),利用它的催化氧化性质,将其用于碘离子的检测。论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首先总结了金纳米簇的不同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然后介绍了与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过程相关的一些人体疾病,接着,概述了本文的模型蛋白溶菌酶的一些性质及淀粉样纤维化的过程,最后总结了现有的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检测方法。第二章,利用金纳米簇在有机溶剂中的聚集诱导效应,将其应用于溶菌酶淀粉样纤维化的监测及抑制剂的筛选。首先合成了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的金纳米簇,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接着将金纳米簇应用于溶菌酶淀粉样纤维的检测,在金纳米簇溶液中加入溶菌酶本体时,荧光强度并不会增强,而当金纳米簇中加入溶菌酶纤维时,金纳米簇的荧光明显增强了。在优化条件下,在0-0.05 mg/mL的浓度范围内,金纳米簇的荧光强度与溶菌酶纤维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将金纳米簇加入到孵育不同时间的溶菌酶中,金纳米簇的荧光逐渐增强最后不再变化,并体现出完整的生长过程:成核期、生长期和成熟期。除此之外,我们选择抗坏血酸作为抑制剂的代表,用该方法筛选抑制剂。在孵育溶菌酶时加入抑制剂,溶菌酶的纤维化过程会受到抑制,纤维化程度降低。结果表明:抗坏血酸的加入会抑制溶菌酶的淀粉样纤维化过程,且抑制程度与抗坏血酸的浓度相关,抗坏血酸浓度越大,抑制程度就越强。该方法在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三章,用一锅法合成TPE@ZIF-8复合材料并将其用于爆炸物TNP的检测。ZIF-8是应该广泛的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我们在ZIF-8的合成过程中加入了聚集诱导发射分子四苯乙烯(TPE),从而合成了具有荧光性质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表明爆炸物TNP具有很强的荧光猝灭能力,因此我们将具有荧光性质的TPE@ZIF-8用于TNP的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较宽,为10-300 μM,检出限为3.16 μM。该方法有望应用于爆炸物的检测。第四章,根据Pt NPs催化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性质,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碘离子的方法。铂纳米粒子可以催化TMB的氧化,而碘离子的存在会抑制这一过程,使TMB的氧化程度降低,TMB在652 nm处的紫外吸光度降低,从而达到检测碘离子的目的。该方法检测碘离子的线性范围是0.05-1.0 μM,检出限为0.03 μM。且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常见阴阳离子均不会对该方法检测碘离子产生明显的影响。加标回收的结果也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