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教育管理实践领域对管理效能的重视,以及西方的学校效能引入,学校效能研究在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也逐渐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把学校效能的问题放在教育管理的核心地位。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和理论分析法在前人对学校效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整体有机理论为指导,一方面,强调学校内部效能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互动及各要素间的协调。另一方面,当学校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学校会保持其整体协调和稳定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使学校效能各要素发生灵活的调节,以整体的形式适应环境变化,从而使学校效能达到最大化。学校视为一个不断建设性的教育系统,应该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整体有机方法论的指导下构建出学校效能陀螺模型,强调学校效能改进是将其影响因素放大其组合功能的系统资源整合过程。学校效能改进强调的是学校整体的转变,考虑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联系及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功效整合。学校效能更侧重从学校内部整体优化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学校的实施情况。本研究根据构建的学校效能陀螺模型,结合影响学校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小学学校在效能改进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育目标功利化,共享愿景难达成。第二,学校发展模式陈旧,整体规划不足。第三,学校管理内部要素建构不足,难以提高整体效能。第四,过度彰显工具价值与忽视教育增值。第五,评价方式与标准依然比较传统,限制个性发展。笔者依据整体有机理论和学校效能理论,针对当前中小学学校效能改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首先,树立有机整体效能观,构建共享愿景。其次,创新育人模式,做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第三,整合学校管理各要素的效能,力求形成管理合力。第四,倡导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鼓励生成与创新。最后,实施有机整合的创造性激发策略,实现教育的持续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