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提高青年人胃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6年~2000年我院收治的55例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62例年龄大于35岁的患者做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用χ2检验、COX模型、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检验采用Log-rank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996年~2000年5年间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临床特征:贫血是青年人胃癌的重要体征之一,占34.54%。青年人胃癌肿瘤大小以≥4cm者占多数,早期诊断率低,分期晚,转移早,根治性手术切除率56.36%,远低于对照组的74.19%( P <0.05);青年组浆膜外浸润率6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97%( P <0.001);淋巴结转移率86.45%高于对照组66.13%( P <0.05);临床分期以Ⅳ期多见,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 <0.001)。确诊的主要方法是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3)病理特点:青年组大体类型以BorrmannⅢ型为主,占58.18%(32/55),分化差的病理类型占92.7%(51/5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预后:青年组5年生存率21.8%,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青年人胃癌的预后较对照组差。(5)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浸润深度、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青年人胃癌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1)我院青年人胃癌发病率增加,女性多见。(2)青年人胃癌肿瘤大小以≥4cm者占多数,病理类型分化差,早期诊断率低,分期晚,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3)青年人胃癌的5年生存率低,预后不良。(4)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是影响青年人胃癌预后的主要因素。青年人胃癌恶性度高,警示指标隐匿,较难早期诊断。提高青年人胃癌的诊断水平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