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科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也存在着术后引发的应激反应大、术后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1997年由丹麦的腹部外科医生Kehlet等提出,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家得到了极力的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不同于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式,改变了一些疾病的治疗模式。有许多文献报道,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快速康复外科应用在外科手术中是医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次研究选择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对胃肠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比较快速康复外科组和传统治疗模式对照组的术前术后情况,为加速康复外科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结直肠外科手术中的治疗提供基本证据。目的:分析并比较运用快速康复外科与传统治疗模式对于结直肠癌患者治疗的影响,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优势。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手术2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进行快速康复外科的ERAS组和传统护理措施的对照组,采用不同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其中快速康复外科ERAS组患者178例,传统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90例。快速康复外科的ERAS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给予优化的术前肠道准备,优化的术中麻醉与镇痛方案,不常规行胃肠减压,不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加强康复治疗,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食,达到出院标准即可出院。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手术及传统治疗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有无差别、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是否提前、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是否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是否缩短、以及术后的抗生素和退热药的使用情况、术后引流管使用情况、术前及术后白蛋白水平、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情况。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用药情况等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引流管使用情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及术后白蛋白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IQR)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如两组患者的既往史及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平为α=0.05。结果:本次共调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268例。其中快速康复外科ERAS组患者178例,传统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患者9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手术部位等均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发现ERAS组的术后整体康复情况优于于对照组,且ERAS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饮水时间提前,术后饮食时间提前,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提前,住院费用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前白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ERAS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肠外营养天数以及退热药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术后止疼药的使用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ERAS组术后疼痛感轻于对照组(P<0.05)。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使用引流管的数量减少、引流管的全部拔出时间提前(P<0.05)。ERAS组和对照组比较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下腔静脉血栓和乳糜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1.快速康复外科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2.快速康复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3.快速康复外科能够使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缩短,节约医疗成本;4.快速康复外科可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