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凹地”诗人群是萌芽并存在于广西北部湾畔的一个松散的诗歌群体,由“凹地”论坛发展而来,属于广西北部湾作家群的一部分。主要成员有:庞白、黄土路、倮倮、解尚明、韦佐、水古、文青、钟世华、湘雯等,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其中既有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有来自外地的新移民,大多在北部湾地区生活或工作过很长时间,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准备。北部湾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滋养着“凹地”成员的生命与心灵,成为催发“凹地”诗情的酵母,并影响着“凹地”诗群的整体文本风貌。在充斥着物质和欲望的时代,写诗是“凹地”诗人们涵养内心的方式,也是维系生活持续循环和平衡的重要部分,他们并不因身居低处和边缘而自卑自弃,也从不把自己隐藏起来故作高深,而是带着生命的冲动置身于当下生活,在对诗歌的共同理解和追求下,向自身的角色和价值认同投入热情与劳动。“凹地”诗人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艺术个性彰显了自己的价值,韦佐的精简、倮倮的“好玩”、庞白的深沉忧伤、黄土路的自然纯朴、文青的轻逸恬静、水古的硬朗粗糙、钟世华的梦幻孤独等等,不同的艺术个性使他们的诗歌显得异彩纷呈。在不断为“凹地”诗群注入新鲜活力和生命力的同时,他们也挖掘着北部湾地域文化中隐匿的、难以为人察觉的部分,即在那些包容开放、浪漫自由、务实求稳、坚韧顽强、达观自信的天性之外,还有一种身处边地的蒙昧个性、视野的局限,以及长久安逸下的惰性、迟钝与茫然。围绕着这些内容,“凹地”诗人通过诗歌深切关注和记录了生活表层之后的严峻现实,同时也呈现了诗人的智性、良知、宽容、关怀和勇气,以及不为空间所阻隔、不为时间所侵蚀的诗歌情怀,和身居低处边缘,却依然内敛昂扬,踏实独立的精神。近几年来,在广西区域文学研究中,关于“凹地”诗群的研究已经起步,虽然为数不多,但对“凹地”诗人个人的生平、创作及特点做出了较为清晰的评析,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论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凹地”诗群成员的诗歌作品为研究文本,结合地域文化背景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凹地”诗群的诗歌整体风貌和诗学理论。论文主体部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凹地”诗人与诗群在北部湾地域文化熏染与拘囿下的萌芽和发展,说明地域文化对“凹地”诗歌风貌与品格的影响,以及“凹地”诗群为北部湾地域文化注入的活力与生命力;第二章主要通过“凹地”成员的生命体验来论述“凹地”诗歌的美的特质,分别从城乡文明交织下的焦虑与困惑、慢节奏中弥漫的沉重与感伤、庸常生活书写中的后撤与对抗、海洋意象营构下的追忆与思索等几方面,去解读与阐释“凹地”诗歌中的生命体悟和思考,说明“凹地”诗歌的独特价值;第三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凹地”诗人,论述他们的艺术个性,说明“凹地”诗群里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整合了一些独具个性的诗人,他们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诗歌,也丰富了“凹地”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