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凹地”诗人群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oyoluo5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凹地”诗人群是萌芽并存在于广西北部湾畔的一个松散的诗歌群体,由“凹地”论坛发展而来,属于广西北部湾作家群的一部分。主要成员有:庞白、黄土路、倮倮、解尚明、韦佐、水古、文青、钟世华、湘雯等,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其中既有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有来自外地的新移民,大多在北部湾地区生活或工作过很长时间,且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准备。北部湾地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滋养着“凹地”成员的生命与心灵,成为催发“凹地”诗情的酵母,并影响着“凹地”诗群的整体文本风貌。在充斥着物质和欲望的时代,写诗是“凹地”诗人们涵养内心的方式,也是维系生活持续循环和平衡的重要部分,他们并不因身居低处和边缘而自卑自弃,也从不把自己隐藏起来故作高深,而是带着生命的冲动置身于当下生活,在对诗歌的共同理解和追求下,向自身的角色和价值认同投入热情与劳动。“凹地”诗人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艺术个性彰显了自己的价值,韦佐的精简、倮倮的“好玩”、庞白的深沉忧伤、黄土路的自然纯朴、文青的轻逸恬静、水古的硬朗粗糙、钟世华的梦幻孤独等等,不同的艺术个性使他们的诗歌显得异彩纷呈。在不断为“凹地”诗群注入新鲜活力和生命力的同时,他们也挖掘着北部湾地域文化中隐匿的、难以为人察觉的部分,即在那些包容开放、浪漫自由、务实求稳、坚韧顽强、达观自信的天性之外,还有一种身处边地的蒙昧个性、视野的局限,以及长久安逸下的惰性、迟钝与茫然。围绕着这些内容,“凹地”诗人通过诗歌深切关注和记录了生活表层之后的严峻现实,同时也呈现了诗人的智性、良知、宽容、关怀和勇气,以及不为空间所阻隔、不为时间所侵蚀的诗歌情怀,和身居低处边缘,却依然内敛昂扬,踏实独立的精神。近几年来,在广西区域文学研究中,关于“凹地”诗群的研究已经起步,虽然为数不多,但对“凹地”诗人个人的生平、创作及特点做出了较为清晰的评析,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本论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凹地”诗群成员的诗歌作品为研究文本,结合地域文化背景进行探讨,重点分析“凹地”诗群的诗歌整体风貌和诗学理论。论文主体部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凹地”诗人与诗群在北部湾地域文化熏染与拘囿下的萌芽和发展,说明地域文化对“凹地”诗歌风貌与品格的影响,以及“凹地”诗群为北部湾地域文化注入的活力与生命力;第二章主要通过“凹地”成员的生命体验来论述“凹地”诗歌的美的特质,分别从城乡文明交织下的焦虑与困惑、慢节奏中弥漫的沉重与感伤、庸常生活书写中的后撤与对抗、海洋意象营构下的追忆与思索等几方面,去解读与阐释“凹地”诗歌中的生命体悟和思考,说明“凹地”诗歌的独特价值;第三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凹地”诗人,论述他们的艺术个性,说明“凹地”诗群里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整合了一些独具个性的诗人,他们铸就了属于自己的诗歌,也丰富了“凹地”精神内涵。
其他文献
构建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和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乏,尤其是对于中国优
易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于1999年成立,以U盘开始找到发展方向成为该领域出货量排名全球前十的厂商,在2003年开始进入MP3/4的领域也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2008进入MID(平板电脑)领
以京昆高速公路曹家庄隧道工程为背景,运用连续介质与非连续介质数值模拟研究了破碎偏压小净距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并给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研究表明:①隧道围岩在重力作用
我国财务公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的隶属于大型集团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中,财务公司在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公司治理,降低企业集团整体财务风险等
用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处理日本三角涡虫,观察了涡虫的损伤状况,探讨了紫外线辐射对涡虫乳酸脱氢酶(LDH)、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髋关节、膝关节和手足部各关节等关节严重病变的主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骨科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但用于生产人工关节的材料尚不尽人意。一方面
目的分析对比缬沙坦治疗轻度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内科收治的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切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是一种稀缺和难以替代的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地资产和资金在国家、集体、单位和个人之间不断转换,在买卖和转换土地
长期以来,具有弱质性特征的农业经济,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公共服务的依赖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国内外的多传感器与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跟踪性研究,从原理上介绍其基本特点、方法和结构,并对其目前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