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特征

来源 :南京气象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along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100hPa高度场等资料,以夏季(JJA)100hPa高度场上16760位势米线东脊点经度作为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建立了50年(1951-2000年)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年际系列.对该系列进行小波分析发现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年代际周期是非常明显的,存在10年周期态和25-30年周期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滤波挑选出基于年际变化的夏季南亚高压偏东与偏西的个例各八年研究了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了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的可能影响因子,以及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的年代际变化及对应的夏季中国降水场、前期及同期海温场、积雪等的主要特征,最后用奇异值分解法研究了夏季100hPa高度场和500hPa高度场、中国夏季降水场、海温场、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场的相关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用该文定义的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来代表夏季南亚高压主体的东西活动是适当的,所选的个例是具有代表性的.(2)当夏季对流层高层南亚高压处于偏东和偏西异常位置时,500hPa高度场、850hPa距平风场、垂直速度场都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夏季降水量距平分布也有明显差异.当夏季南亚高压偏东时,中国长江流域多雨,华南少雨:夏季南亚高压偏西时,中国长江流域偏旱,华南多雨.(3)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前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温、夏季同期青藏高原、东亚大陆、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以及前冬青藏高原积雪对它的活动异常都有重要影响.(4)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该文分别讨论了对应于10年周期态的正位相年和负位相年及25-30年周期态的正位相年和负位相年时夏季中国降水距平、前期及同期海温距平及前冬青藏高原积雪距平的分布特征,发现无论是10年周期态还是25-30年周期态,对于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正位相年和负位相年以上各要素场呈现为很好的反位相特征,说明夏季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变化与气候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年代际变化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可将南亚高压看作气候系统中大气子系统异常的强信号,通过分析南亚高压的年代际异常可以更直接地研究和预测区域气候异常.(5)用SVD分解法研究了夏季100hPa高度场和夏季500hpa高度场,前期和同期海温场、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场的相互关系,得到了与前面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类似的结论.
其他文献
粮食产量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经济信息,科学准确地预报粮食产量,对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业生产形势,特别是粮食生产是
自NC-SI规范颁布以来,在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中还没有实现符合NC-SI规范网络控制器的驱动。通过对NC-SI协议的和Linux系统网络控制器驱动的分析,结合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特性
一直以来,黄土高原都以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引起中外学者的瞩目,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放牧和森林砍伐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引起森林、牧场的退化和耕地的严重破坏,自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之一,沙尘暴天气常年频繁发生,其沙尘气溶胶起沙、沉降、传输以及沙尘时空变化均受到沙漠地区大
本文利用多年平均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及南亚高压的西进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对2004和2005年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进行进行了模拟,主要结论如下: (1)与南海夏
本文对139个臭氧观测站点的地基资料与卫星资料根据相同站点、同一天资料,通过比较它们在月平均、年平均等尺度上的差异,来评估当前全球大气臭氧总量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
本文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和2004年3月27-28日的一次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并对这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
本文利用1971~2012年青藏高原73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JRA-55再分析资料和1982~2012年NOAA/AVHRR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奇异值分解(SVD)、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