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伞真滑刃属几种线虫在灰葡萄孢和盘多毛孢上移行和繁殖研究。作者以伞真滑刃属5种线虫[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Bx)、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Bm)、伪伞真滑刃线虫B.fraudulentus(Bf)、霍夫曼尼伞真滑刃线虫B. hofmanni(Bh)、北方伞真滑刃线虫B.borealis (Bb)]和两种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盘多毛孢(Pestalotia pezizoides)]为材料,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对伞真滑刃属的前4种线虫在灰葡萄孢和盘多毛孢上的移行情况分别做了比较,发现伞真滑刃属4种线虫在灰葡萄孢上移行能力依次为:Bf > Bx > Bh > Bm;伞真滑刃属4种线虫在盘多毛孢上移行能力依次为:Bf > Bx >Bm > Bh。对以上5种线虫在灰葡萄孢和盘多毛孢上繁殖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5种线虫在灰葡萄孢上的繁殖情况呈规律性变化:各个虫种都是在繁殖数量达到最大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线虫繁殖数量呈减少的趋势。Bx在灰葡萄孢上的繁殖数量起伏较大; Bm在灰葡萄孢上的繁殖数量12d以后都超过同期培养的Bx的数量;其它3个虫种(Bf、Bh和Bb)的繁殖情况也呈规律性变化。以上5种线虫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情况也有一定规律。Bh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数量起伏最大;Bx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数量第12天达到最大;Bm的繁殖数量第9天达到最大;在整个繁殖实验中,Bm与Bx相比较,Bm在繁殖数量上总是占优势;其它2个虫种(Bf和Bb)的繁殖也呈规律性变化,都是在第6天达到最大,Bb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能力最差。第二部分,作者对X地松墨天牛携带线虫能力进行调查研究,X地5个试验点(A,B,C,D,E 5个镇),2006年5月到6月,两个月时间里,共诱捕到松墨天牛463只,其中雌天牛219只,雄天牛244只。A镇诱捕到松墨天牛235只,占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总数的一半还多。B镇诱捕松墨天牛28只,C镇60只,D镇10只,E镇129只。调查发现,E镇松墨天牛的种群密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四个镇,其主要原因是该镇镇新栽松树和树龄较大松树较多,有些松树树龄超过几百年,弱势林较多。X地松墨天牛羽化高峰期出现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下旬松墨天牛数量明显减少,成虫羽化趋于平稳。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解剖、镜检后发现,就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而言,雄天牛平均携带松材线虫条数要大于雌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条数。A镇诱捕到携带不同线虫的松墨天牛数量较大,A镇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占该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总数的百分率最高;E镇诱捕到携带拟松材线虫和其它线虫的松墨天牛占该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总数百分率最高。以上两镇应是今后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以上5个试验点共诱捕到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23只,其中雌天牛10只,雄天牛13只。诱捕到携带拟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63只,其中雌天牛29只,雄天牛34只。携带其它线虫的松墨天牛57只。携带松材线虫雌天牛数量比携带松材线虫雄天牛要多,携带拟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数量和携带率都是雄天牛高于雌天牛。5月9日A、E和B三镇诱捕的松墨天牛数量达到一个高峰期,E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6月9日达到最大。X地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最大数量出现在5月25日,松墨天牛的松材线虫携带率最高出现在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