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真滑刃属几种线虫在灰葡萄孢和盘多毛孢上移行和繁殖及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线虫能力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伞真滑刃属几种线虫在灰葡萄孢和盘多毛孢上移行和繁殖研究。作者以伞真滑刃属5种线虫[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Bx)、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Bm)、伪伞真滑刃线虫B.fraudulentus(Bf)、霍夫曼尼伞真滑刃线虫B. hofmanni(Bh)、北方伞真滑刃线虫B.borealis (Bb)]和两种真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盘多毛孢(Pestalotia pezizoides)]为材料,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对伞真滑刃属的前4种线虫在灰葡萄孢和盘多毛孢上的移行情况分别做了比较,发现伞真滑刃属4种线虫在灰葡萄孢上移行能力依次为:Bf > Bx > Bh > Bm;伞真滑刃属4种线虫在盘多毛孢上移行能力依次为:Bf > Bx >Bm > Bh。对以上5种线虫在灰葡萄孢和盘多毛孢上繁殖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5种线虫在灰葡萄孢上的繁殖情况呈规律性变化:各个虫种都是在繁殖数量达到最大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线虫繁殖数量呈减少的趋势。Bx在灰葡萄孢上的繁殖数量起伏较大; Bm在灰葡萄孢上的繁殖数量12d以后都超过同期培养的Bx的数量;其它3个虫种(Bf、Bh和Bb)的繁殖情况也呈规律性变化。以上5种线虫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情况也有一定规律。Bh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数量起伏最大;Bx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数量第12天达到最大;Bm的繁殖数量第9天达到最大;在整个繁殖实验中,Bm与Bx相比较,Bm在繁殖数量上总是占优势;其它2个虫种(Bf和Bb)的繁殖也呈规律性变化,都是在第6天达到最大,Bb在盘多毛孢上的繁殖能力最差。第二部分,作者对X地松墨天牛携带线虫能力进行调查研究,X地5个试验点(A,B,C,D,E 5个镇),2006年5月到6月,两个月时间里,共诱捕到松墨天牛463只,其中雌天牛219只,雄天牛244只。A镇诱捕到松墨天牛235只,占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总数的一半还多。B镇诱捕松墨天牛28只,C镇60只,D镇10只,E镇129只。调查发现,E镇松墨天牛的种群密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四个镇,其主要原因是该镇镇新栽松树和树龄较大松树较多,有些松树树龄超过几百年,弱势林较多。X地松墨天牛羽化高峰期出现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下旬松墨天牛数量明显减少,成虫羽化趋于平稳。对诱捕到的松墨天牛解剖、镜检后发现,就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而言,雄天牛平均携带松材线虫条数要大于雌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条数。A镇诱捕到携带不同线虫的松墨天牛数量较大,A镇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占该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总数的百分率最高;E镇诱捕到携带拟松材线虫和其它线虫的松墨天牛占该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总数百分率最高。以上两镇应是今后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以上5个试验点共诱捕到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23只,其中雌天牛10只,雄天牛13只。诱捕到携带拟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63只,其中雌天牛29只,雄天牛34只。携带其它线虫的松墨天牛57只。携带松材线虫雌天牛数量比携带松材线虫雄天牛要多,携带拟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数量和携带率都是雄天牛高于雌天牛。5月9日A、E和B三镇诱捕的松墨天牛数量达到一个高峰期,E镇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6月9日达到最大。X地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最大数量出现在5月25日,松墨天牛的松材线虫携带率最高出现在5月3日。
其他文献
在野外我们观察到水花生生境很广,从水生到中生到旱生,与之相应的是适应水生生活的须根也演变成适应旱生生活的又粗又长的肉质根,以利于保水和从土壤深处吸收水分。另外,水花生也能够在400mM的NaCl环境中生长,其抗盐能力超过大部分农作物。将水花生与水稻一起种植,进行干旱和盐处理,发现水花生具有比水稻更强的抗旱、耐盐性能。为比较水稻和水花生抗旱抗盐差异的生化机制,测量了抗渗透物质和抗氧化酶。结果发现,在
学位
低能离子辐照生物技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农作物改良、细胞刻蚀和转基因工程等方面。目前,对其机理的研究多集中在细胞水平上,对分子水平上的辐照损伤如DNA链
第一部分:不同月龄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的改变以及淫羊藿有效成分的干预作用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为进一步探讨AD的病理
在养羊生产中,通常采用外科阉割手术进行去势,以防止羊肉中的“膻味”,避免性早熟对生长和育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便于饲养和管理。然而,传统外科阉割去势可引起动物高度应激
本文从拟青霉、LWG-0506及LWQ-0508三种菌中筛选了产胞外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高的菌株LWQ-0508。并对其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黑豆与麸皮比例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Camellia Oleifera Seed)为油茶的成熟种子,药用历史悠久,为常用药用和食用品。油茶籽壳(Camellia Oleifera shell)为茶籽榨油后的副产物,是茶籽榨油前除去的种皮,其利用率相对较低。现代药理对油茶籽壳中的活性成分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