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加深。截至2009年底,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总商品贸易额为2130.1亿美元,是1993年的18倍多,其中农产品贸易额为97.37亿美元,是1993年的4倍多,从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看,2009年农产品贸易占总商品贸易额的比例仅为4.6%,而1993年这个数字为接近20%。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潜力巨大。中国政府和企业都高度重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农产品贸易问题,但是,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更有利于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也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分析。除引言外,本文首先介绍了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基于引力模型的各种研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评价。其次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现状及竞争优势分析,详细介绍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从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和贸易竞争优势(TC)两方面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再次,在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用引力模型对1992-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农产品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双方的经济规模、人均GDP差值的绝对值、绝对距离、汇率变化率,区域贸易协定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双方农产品贸易都有显著性影响,而双方经济规模、人均GDP差值的绝对值、绝对距离、汇率变化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然后对2009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与大部分东盟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密切的贸易联系,贸易潜力巨大,少数国家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还有待加强。最后,本文对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