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在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和优质饲草短缺的背景下,利用盐碱地发展苜蓿产业既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又能改变优质饲草缺乏的局面。试验地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包头市九原区,以“中苜三号”苜蓿为研究对象,以盐碱化程度及茬次作为切入点,开展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等指标的动态规律及相关性研究,为盐碱地优质苜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我国耕地资源紧张和优质饲草短缺的背景下,利用盐碱地发展苜蓿产业既符合国家草牧业发展战略又能改变优质饲草缺乏的局面。试验地位于内蒙古河套地区包头市九原区,以“中苜三号”苜蓿为研究对象,以盐碱化程度及茬次作为切入点,开展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营养品质、抗营养因子等指标的动态规律及相关性研究,为盐碱地优质苜蓿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盐碱化程度对苜蓿农艺性状有显著性影响,轻度盐碱地各茬次苜蓿鲜草产量和株高最高,分别为2567.95kg/hm2和79.50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第一茬苜蓿产量、株高均显著高于第二、三茬次(P<0.05),叶片数、叶长、叶宽各茬次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盐碱化程度及茬次对苜蓿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影响,粗蛋白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盐碱程度呈正向关系,重度盐碱程度比对照组平均增加了9.60%和42.31%;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分别下降10.90%和15.34%。(3)随盐碱化程度的增加苜蓿Na+、K+含量逐渐增加,重度盐碱地苜蓿Na+、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7.50%和30.83%。(4)盐碱化程度及茬次对苜蓿抗营养因子的积累有影响,重度盐碱地苜蓿植酸和总多酚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了13.4%和30.3%,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增加30.36%;轻度盐碱地苜蓿各茬次苜蓿草酸含量最高,单宁在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复合菌培养物和微生物发酵饲料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试验对两种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牛开展试验:选取2月龄健康育肥牛6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20头/组,对照组饲喂牧场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在基础日粮上等量替换微生物发酵饲料0.6Kg,试验Ⅱ组饲喂含有复合菌培养物的日粮。试验共71d,其中预饲期7d,正试
阿拉善戈壁驼和沙漠驼属于阿拉善双峰驼两个类型,在漫长的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体貌特征和表型性状,本实验对戈壁驼与沙漠驼骨骼肌纤维微观结构和线粒体生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骨骼肌纤维微观结构研究表明:(1)戈壁驼骨骼肌肌节直径、明带(Ⅰ带)及H带(1466.27±37.95、235.73±22.87、116.1±1.32nm)均极显著低于沙漠驼(1867.56±68.86、604.23±22.45、
本研究于2014-2018年,在呼伦贝尔草甸草原设置按月轮牧、季节轮牧、连续放牧、过度放牧和禁牧5种放牧方式。每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利用样方法调查样区内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新鼠丘数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通过研究不同放牧方式对东北鼢鼠新鼠丘数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分析鼠丘密度和牧草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明确草甸草原不同放牧方式下东北鼢鼠的危害阈值及经济阈值,为有效
内蒙古地区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副结核病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广泛流行,大部分患有副结核病的山羊会逐渐消瘦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山羊体内MHC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且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本试验从基因角度出发,为了对比健康山羊与患病山羊MHCⅡ-DRB3基因之间的差异性,初步探究山羊MHCⅡ-DRB3基因的多态性以及与副结核病感染可能存在关联的基因位点。对有疑似副结核分枝杆
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放牧和刈割是大针茅草原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地生产力、土壤养分循环和固持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有关内蒙古典型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特别是不同利用方式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变化及其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以大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
试验旨在分析SREBP-1和SCD1基因表达对黑安格斯牛血液及肌内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满足高档牛肉中呈味氨基酸和肌内脂肪含量的要求,为评价该牛肉品质提供基础数据。采集黑安格斯牛平均体重约706±26 Kg、21月龄(公)和698±34 Kg、48月龄(母)的83头血液样品(公牛45头,母牛38头)和12头肌肉样品(公牛7头,母牛5头),测定其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与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硝碘酚腈是硝碘酚类抗蠕虫药,是目前临床上对胃捻转血矛线虫和肝片吸虫的驱杀作用较为突出的抗蠕虫药之一,具有给药剂量小(10~20mg/kg)、使用方便、高效、安全等优点。硝碘酚腈主要通过阻断虫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影响虫体能量代谢而发挥抗虫作用。本研究目的是借助所建立的高效、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硝碘酚腈注射液在鄂尔多斯细毛羊血浆中的动态浓度,并利用Phoenix Win
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有品种,具有长毛型和短毛型两种不同的毛被类型。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发现LOC108637647基因在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中显著差异表达,为了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本实验通过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CRISPR-Associated protei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目前对秸秆的开发利用率较低。秸秆饲料收获机是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机具,为提高秸秆饲料收获机工作效率及作业质量,本文以4JS-220型秸秆饲料收获机为研究对象,对收获过程中秸秆的受力和运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秸秆粉碎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分析结果对机具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CFD软件对秸秆饲料收获机粉碎室内流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机具进行田间验证试验。主要工作和研究成
为了探究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不同措施的修复效果,本文选择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封育修复、不同水分梯度灌溉以及退化草地人工灌木林等三种典型修复措施,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各种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及植被恢复变化特征,以期掌握该试验地区植被修复措施的优缺点和可行性,为退化草地合理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坡面环境植物多样性随地势变化不明显,从坡顶到坡底,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均明显增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