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重肥胖率的持续上升,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下降,究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身体活动量的不足。学校体育课是促进学生进行身体活动、发展运动技能和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了解目前上海市中学生体育课中身体活动水平、探究中学生个体因素对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仪器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仪器测量法使用加速度计对4所来自上海市不同区的初中,共计64节体育课,共1214名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其中男生568人,女生646人,平均年龄为13.48±1.56岁;使用相应仪器对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指标进行测量。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体育课中身体活动水平、影响中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的个体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上海市初中学生在40分钟常规体育课中的身体活动水平:初中生体育课静态行为的时间比例平均为25.8%;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比例平均为32.9%;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时间比例平均为40.8%。(2)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级)影响对中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女生;除六年级外,七八九年级随年级的增长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呈下降趋势(P<0.01)。(3)个体因素对中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学生BMI水平对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影响;高运动技能水平学生和中等运动技能水平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无显著性差异,高运动技能水平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低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P<0.01);肺活量体重指数越高的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越高。研究结论:(1)上海市中学生体育课40.8%的时间进行的是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低于50%的国际推荐量。(2)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低年级学生。(3)不同BMI水平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4)运动技能水平、肺活量体重指数对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有显著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