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篇幅短小但却包含论文最重要的信息,如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等,能够让读者快速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作者而言,简明扼要地撰写英文摘要来概述他们所做的研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语法隐喻的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使摘要变得简洁。近年来,对摘要的的体裁、语步、语言特征和修辞结构的研究趋势正在不断增长,但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英文摘要做对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自1985年韩礼德首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以来,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幅短小但却包含论文最重要的信息,如研究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等,能够让读者快速地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作者而言,简明扼要地撰写英文摘要来概述他们所做的研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语法隐喻的使用能够极大程度上使摘要变得简洁。近年来,对摘要的的体裁、语步、语言特征和修辞结构的研究趋势正在不断增长,但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英文摘要做对比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见。自1985年韩礼德首次提出“语法隐喻”这个概念以来,它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现象在学术话语中普遍存在,因此许多学者对名词化及其在学术语篇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却忽略了语法隐喻的其他内容。此外,基于语料库的语法隐喻使用比较研究在实证研究中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和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摘要的比较研究。因此,本文以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汉语为母语和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所撰写的共一百篇语言类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语法隐喻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研究问题:(1)语法隐喻在英汉语言学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摘要中的分布特征是怎样的?(2)英汉语言学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摘要在语法隐喻的使用上有什么异同?(3)造成异同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首先,统计数据表明,在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摘要中,概念隐喻占5.55%,人际隐喻占0.05%,语篇隐喻占2.11%;在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摘要中,概念隐喻占6.45%,人际隐喻占0.26%,语篇隐喻占2.19%。其次,汉语为母语和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在语法隐喻的使用方面既存在相似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对概念隐喻的使用最多,其次是语篇隐喻,人际隐喻的使用最少;语法隐喻的分布方式可列为概念隐喻>语篇隐喻>人际隐喻。此外,汉语为母语和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在人际隐喻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对人际隐喻的使用比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更多。英语为母语学者使用更多的类型来实现人际隐喻,最突出的是通过使用第一人称代词,而汉语为母语学者则很少使用这种形式。第三,汉语为母语和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在语法隐喻使用上的相似性是由于摘要写作的统一标准,即简洁和客观。浅析差异性则可能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和学科背景。本文的意义在于对语法隐喻进行统计分析,丰富了英文摘要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语言类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中语法隐喻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汉语为母语和英语为母语的语言学学者在撰写摘要中的异同及其原因。基于这些发现,希望能为中国学者提供一些关于撰写英文摘要的启示,从而扩大中国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其他文献
创造性与记忆之间的互动机制还没有被深入研究。根据经典的创造性的联想理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将存储在记忆中的联想元素以一种符合特定要求的新颖形式结合起来的过程。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记忆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重要性,特别是创造性想法的产生依赖于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的共同参与。然而相对地,仅有少数一部分的研究关注创造性思维对于记忆形成的影响。已有的几项研究发现了封闭式的创造性问题解决
员工资质过剩感指的是员工感觉自身的教育水平,能力,知识,技能等超过了工作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近些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也连创新高,2021届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步入职场,并准备在职场中大展身手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力超过工作的要求,自己并没有办法完全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时他们就会感到资质过剩。资质过剩感的现象目前在职场中变得越发的普遍,同时组织行为领域对于资质过剩感的研究也
本论文以麦卡勒斯最著名的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书中的酷儿元素,不仅包含了性和性别意识的讨论,例如对同性恋现象和雌雄同体现象的描述,对恐同、厌女现象的描述,也包含了对强制性异性恋和其他传统意识形态的反抗。关于《心是孤独的猎手》这本小说,许多学术界评论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其所表现的孤独主题,以及描绘的主流社会边缘人物,而在作品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话题涉及到性别和身份,以及性取向问题。鲜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世界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中国率先走上抗“疫”战场,与病毒展开殊死搏斗,在这场世界统一命题的疫情考试中,中国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可就在全球同胞共同抗“疫”时,以美国为首的某些西方媒体、政客试图转移视线歪曲事实,将爆发新冠疫情责任甩给中国,希望以此打压中国的国际地位,中美关系一度降至冰点。中国一向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拥抱世界,但一些西方政治家却无视现实,大肆宣扬“中国
创新一直是被人关注的话题,创造力也是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截至目前,更多关于创造力的研究是关注于其影响因素、发生机制等等,但对于创造力可能存在的阴暗面较少探究。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创造力也可以用于故意伤害他人(或社会),即恶意创造力;并且有研究发现愤怒和攻击性都与恶意创造力有关。而另有研究表明遭受社会排斥后,个体的表现会更愤怒,更具有攻击性。所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我们假设遭受社会排斥的个体,恶意创
香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但字典中表达嗅觉的词却很少,这给人们有效描述香味增加了困难。为了准确描述各种各样的香味,香水评论家们在香水评论中运用了隐喻表达。他们使用一些具体、简单、移动的概念来描述与嗅觉有关概念。本研究试图对香水评论中的概念隐喻进行系统梳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其美,以及更好地创造香水评论。本文从Nose Time(www.nosetime.com),Basenotes(ww
《美国悲剧》是美国自然主义代表作家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25年首次出版。西奥多·德莱塞一生著有包括《嘉莉妹妹》(1900)、《珍妮姑娘》(1911)等20余部作品。《美国悲剧》被称为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于2005年入选《时代》杂志评选的百大英文小说。《美国悲剧》以1906年美国青年切斯特·吉勒特杀害自己的情人格雷斯·布朗而被判死刑的真实案件为素材,讲述了一心想
上弧线指的是朝上拱起的弧线,下弧线指的是朝下拱起的弧线,上下弧线分别指上弧线和下弧线。(张潇,2016)发现,存在于上视野的上弧线比起存在于下视野的下弧线有记忆优势,说明弧线记忆有上视野的优势效应。本研究旨在探究,当视野差异消失时,上下弧线工作记忆的不对称性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上弧线和下弧线作为视觉刺激,实验1和实验2采用探测方式不同的弧线记忆任务,实验1探测方式为再现,实验2探测方式为再认,实验
共情是对他人情绪体验的一种知觉及情绪反应,包括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情感共情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反应,认知共情主要与推测他人观点有关。共情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新手咨询师在咨询过程容易表现出紧张、焦虑、不自信,从而影响对来访者的共情。状态焦虑是由特定情境引起的暂时不安状态,此前对于焦虑和共情研究的结果表明,相对于情感共情,认知共情更容易受到个体焦虑情绪的影响。但前人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并且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