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β2-受体激动剂高剂量使用时由于能显著提高胴体的瘦肉率和显著增重,常被非法用于畜牧业养殖业中,但其残留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我国已禁止使用。监测此类物质的非法使用一般采用仪器或ELISA靶向检测方法。然而,随着新的类似物不断合成和使用方式变化,传统监测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非靶向代谢组学具有可以大规模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复杂生物样品中小分子代谢物的优势,本文旨在基于UHPLC-O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p2-受体激动剂在猪尿中的残留进行研究,建立检测β2-受体激动剂的新方法。首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克伦特罗干扰的大鼠尿液进行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建立了尿液中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以大鼠为模型动物,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低、中、高剂量三个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克伦特罗药物干扰后连续收集尿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数据用MarkerLynx XS软件处理。结果显示低、中剂量组的大鼠尿液中的代谢物变化不显著,克伦特罗高剂量组的大鼠尿液中筛选出了潜在生物标志物。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平台,初步建立了尿液中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其次应用建立的代谢组学方法对β2-受体激动剂干扰后的猪尿样品进行研究。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单独和小剂量混合使用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和莱克多巴胺的猪尿样进行了分析,筛选出共同的生物标志物。24头猪随机分为四组,其中三组分别饲喂含10mg/kg的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的饲料,一组饲喂添加上述三种药物各3mg/kg的饲料,连续饲喂28天,’用药前24小时的每头猪的尿液作为空白对照,停药后分别在0.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2和24天采样,对收集到的近500个尿样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进而利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比较药物干扰组和对照组,筛选出可能的生物标志物,本实验筛选生物标志物的离子选择标准如下:(1)VIP值>5;(2)β≤0.05;(3)倍数变化≥1.5;(4)离子强度>1000。对筛选出的离子再使用Chemspider、 KEGG、MassBank, 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 (HMDB)、METLIN等数据库进行鉴定,最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所得到的共同的可能生物标志物与标准品对比,鉴定出这两种物质分别是2-吲哚甲酸(2-Indolecarboxylic acid)和氟米龙醋酸酯(Fluorometholone acetate)。最后,基于共同的生物标志物建立检测β2-受体激动剂的分析方法。针对尿液中共同的生物标志物,优化了前处理方法,确定Oasis MAX固相萃取柱作为尿液的净化柱;优化了检测的质谱条件,建立了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的仪器方法。运用此方法对采集的52份尿样进行了检测,结果2份疑似阳性。随之对2份疑似阳性样品运用传统检测β2-激动剂的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方法进行确证,结果显示2份疑似阳性样本分别为沙丁胺醇和氯丙那林。随之运用随机抽取检测结果为阴性并经仪器验证的20份空白尿样初步确定了β2-受体激动剂检测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