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总结现有制造模式的基础上,用动态制造联盟来表示由独立经济组织构成的制造模式的实施组织。论文的主题集中于研究动态制造联盟组织机理中的相关问题,主要包括:组织的经济学特性、组建成本优化、跨度计算、单元选择和组织结构优化等。论文研究的创新性成果主要包括: (一)梳理制造模式,将已经出现的众多制造模式按其利益区域的影响范围分类为技术型、组织型和社会型,并将组织与制造模式相结合,指出了组织在制造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和特点。对于动态制造联盟,从分工理论和企业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对其组织的经济学特性给予系统地论述,并给出了动态制造联盟的经济学定义。同时将动态制造联盟与类似的经济组织形式进行了比较。(二)对动态制造联盟的组建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成本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建成本时各组建阶段的时间分配。并从组织的经济学特性、产品技术分割度和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角度给出了联盟跨度的确定方法。(三)从动态制造联盟的单元业务功能关系出发,提出了运用最小完备单元图来表示单元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证明了最小完备单元图的顶点数命题和动态制造联盟系统的协同命题。以最小完备单元图为基础,分析单元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建立了系统效应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进行单元的匹配性选择,并推导出所需选择单元的指标集特征。同时,得出了单元集成次序性命题。然后分析单元选择的过程,在提出信息亲疏系数的基础上,给出了单元选择过程中双边博弈条件下的操作和控制策略。(四)总结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特点,分析动态制造联盟的环境和自身特点,提出了动态制造联盟的组织结构特征。它是层级结构和网状结构的融合,层级制是其基本支撑和框架。同时将制造模式、组织形式和分工发展形式相结合,得到了代表性企业组织的相关演变特征。对层级组织结构,运用排队论的思想和方法,分析了影响组织结构效率的成本因素,对其进行了优化分析,提供了优化层级组织并进行激励机制设计的通用性方法。(五)以随机Petri 网为工具,以最小完备单元图的单元关系度为基础,提出了优化动态制造联盟网状结构的单元关系度分解技术。运用此技术能够求解出优化网状组织结构的解析式运行指标,为网状组织的运行控制提供了直观简洁的途径。在各种不同的单元关系优先次序情形下,运用关系度分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