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复杂边界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供了固有的生存环境,同时微生物的生命运动也对微环境产生影响。例如细菌通过鞭毛拍打获得自身整体平动与转动,因而在软物质领域中被当作一类典型自驱动的主动粒子,它显著区别于经典的热运动主导的常规胶体被动粒子。本论文以自主运动的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复杂边界条件下主、被动粒子的相互作用。这为复杂环境下细菌行为的调控、细菌运动机制的探索以及细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案和思路。首先,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边界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提供了固有的生存环境,同时微生物的生命运动也对微环境产生影响。例如细菌通过鞭毛拍打获得自身整体平动与转动,因而在软物质领域中被当作一类典型自驱动的主动粒子,它显著区别于经典的热运动主导的常规胶体被动粒子。本论文以自主运动的细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复杂边界条件下主、被动粒子的相互作用。这为复杂环境下细菌行为的调控、细菌运动机制的探索以及细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案和思路。首先,探明被动颗粒(磁性纳米粒子)如何趋近、吸附于细菌(主动粒子)表面,最终被细菌吞服等过程,理解被动粒子与细菌相互作用机制。基于此,本论文利用封闭的PDMS微流控芯片,引入主、被动粒子共同孵育,成功使得普通细菌具有吸附与吞食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性,从而验证了普通细菌携带磁性颗粒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对于磁性颗粒的吞附率具有尺寸依赖性,且吞附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这一结果为非磁性细菌转变为可人工调控的磁性细菌提供了可行性。进一步的结果发现,抗生素的引入,成功的诱使了耐药菌吞附大尺寸磁性纳米颗粒,为耐药菌的磁性灭活提供潜在的应用方案。其次,研究了运动细菌在复杂形状界面上的游动行为与集群运动。在圆域内,通过构造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实心点阵,调节边界的曲率及增加边界复杂性,探究了在此环境下的细菌集群运动。结果显示,在边界处细菌更容易出现群体涡旋游动现象,并且涡旋数目增多,关联运动的特征半径变小。复杂界面处细菌运动行为的探索,为研究集群行为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最后,为考察细菌在真实、动态、复杂界面上的运动行为,本论文引入二氧化硅胶体溶液不断蒸发形成沉积物,以此为动态多孔介质,定量研究了细菌主动运动对胶体沉积物演化与内应力的调控作用。通过增加细菌主动粒子的掺入比例,蒸发沉积物的裂纹模式被表征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快速蒸发过程,裂纹出现时间极短,因此细菌的“慢速”运动对裂纹影响有限。然而,掺入细菌浓度低时,细菌粒子作为软体,扮演了沉积物中的缺陷,为开裂提供了位点,因此裂纹数目明显增加;当引入细菌量进一步增加,细菌自身的柔软性和蛋白质鞭毛吸收了内聚应力,抑制了裂纹形成。这一研究表明,软体细菌主动粒子的引入为调控胶体颗粒膜破坏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蓝藻是目前昼夜节律相关科学研究中的最简单的模式生物,特别是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 7942是最早建立起经典Kai生物钟分子调控模型的蓝藻藻株。目前已知的生物钟调控模型均包括核心振荡器,输入途径和输出途径等3个关键组件。就聚球藻S.elongatus PCC 7942而言,其核心振荡器由KaiA、KaiB和KaiC这3个生物钟基因及它们表达产物共同组成,并且受到
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均需以基因的多样性为基础,对于基因多样性的研究,目前大部分都是通过突变体来进行各类基因功能的研究。在植物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被广泛用于产生突变体。突变基因的数量与宿主染色体上插入的T-DNA数量密切相关。目前由于缺乏简单可靠的方法,对一株转化植株是否含有单一拷贝的T-DNA进行鉴定仍是一个挑战。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对象,建立了一种基于竞争型PCR检测单拷贝T-DNA插
在细菌分裂过程中,Z环精确定位在细菌中部使其均等分裂。革兰氏阴性菌中调节Z环定位的主要有两个负调控系统:Min系统和类核阻塞。Min系统包括FtsZ的抑制蛋白MinC,膜连接的ATPase——MinD,以及一个拓扑因子Min E。MinC的N末端结构域(MinCN)和C末端结构域(MinCC)具有不同的功能。N末端“释放”FtsZ,是FtsZ装配主要的抑制剂;C末端与MinD结合,同时也与FtsZ
细胞群体行为决定了生命活动,直接反映体内生理和病理状况。活细胞实验相较于传统实验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生物信息,提高人们对生命机制的理解,促进生物医学和临床应用的发展。对细胞行为和功能的研究依赖于体外活细胞培养系统所提供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等环境条件。但是传统活细胞培养系统普遍存在成本高和便携性差等缺点,不适用于长距离运输生物样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细胞和生物组织的活性,导致生物医学实验结果重复性差。本研
大麻科(Cannabaceae)隶属于固氮分支蔷薇目(Rosales),该科约包含10属182种,间断分布于新、旧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部分物种分布至温带地区。大麻科许多物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以往对于大麻科的系统学研究主要依据形态学性状、叶绿体和核糖体DNA片段,虽部分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大麻科基部白颜树属(Gironniera Gaud.)和Lozanella Gre
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种子和果实)是植物有性生殖的产物。在被子植物中,成功的有性生殖需要花粉及胚囊的正常发育、花粉管正确靶向胚珠的生长、精卵细胞的融合等一系列事件。一直以来,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分离参与这些事件的关键基因。近年来,随着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的成熟,大量的T-DNA插入突变体已被获得并用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分离并克隆了一个参与生殖过程的基因tef。主
自然界中的植物通常处于异质性环境中,而克隆植物可以通过生境选择行为有效地获取异质性分布的资源,从而适应异质性的生境。克隆子株的生长明显受到母株环境的影响,因此,克隆植物的生境选择行为极有可能会受其母株环境的调控。UV-B辐射作为太阳光谱中的重要组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克隆母株的UV-B辐射经历必然也会影响克隆植物的生境选择行为,而相关研究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克隆植物蛇莓
作为反映植物碳经济和水分运输策略的重要性状,经济性状、水力性状以及二者之间的权衡关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于个体发育过程中这两类功能性状及其关系变化的研究较少。在生长过程中随着树木的升高,受到外界环境水分条件和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植物的水力环境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就会相应变化,进而影响经济性状和个体的生存与生长。本文选取了秦岭北部和黄土高原南部的常见木本植物,通过研究功能性状(经济和
近些年来,抗生素类药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生产量和使用量越来越大,并且在饮用水和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水中常能检测到抗生素的存在。由于抗生素的密集使用和持续释放,世界各地的水体和土壤中都发现了高浓度且持续的抗生素。这种严重污染会破坏人类健康并加剧生物体耐药性相关的风险。此外,抗生素及其代谢物对生物和人体具有潜在和持久的危害,这使得抗生素在环境中的残留问题突出。红霉素(ERY)是一种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
叶绿体分子伴侣CPN60(Chaperonin 60)属于分子伴侣家族,分子伴侣可以帮助多种底物进行折叠与组装,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型分子伴侣和二型分子伴侣,CPN60属于一型分子伴侣。在拟南芥中,组成CPN60结构的蛋白亚基有六种CPN60α1、CPN60α2、CPN60β1、CPN60β2、CPN60β3、CPN60β4;以及三种共伴侣蛋白CPN10-1、CPN10-2与CPN20。目前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