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模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359795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后半期,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迅猛且稳固地增长,城市制造业经济达到最终成熟,逐渐进入被迅速成长的信息社会、国际交流和全球经济深深影响的“后工业化时代”。我国当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各个地区都在向着工业化高级阶段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城市将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逆工业化”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本文是对老工业更新模式科学评价方法的探索,对后工业化阶段老工业区科学的更新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文首先界定了城市老工业区、层次分析法的概念,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随后,从理论实践入手,研究了国内外老工业区更新改造的经济、社会背景、动力机制及基础理论,并通过大量实践案例归纳出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改造的基本模式。同时,对相关学科业已成熟的系统评价方法加以借鉴与运用,形成可用于城市老工业区更新模式评价的方法体系,并初步建立作为评价标准的数据集。进而进行郑州西部老工业基地的现况调查,通过对选取的典型城市老工业区进行局势判断,运用评价体系计算其目标更新模式,将结果与传统规划方式得到的合理结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正是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城市交通结构调整的敏感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与城市中心区形态之间的矛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建设目标,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日异月新的建造技术,改变着城市旧有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建筑规划布局缺乏宏观引导与调控
本文从人居环境“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出发,主要研究在华北地区地貌和气候背景下,山地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特点,对目前华北地区山地住区的资源利用状况、生态环境要素、场地设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非常迅速,加强城市地面上下公共空间的竖向联系,成为影响地下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论文以地下公共空间的入口节点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地
我国民族众多、存在着多种的宗教信仰、并且也有许多的文化融合。各民族之间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宗教信仰等不同,使得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也迥然不同,所以在建筑风格、形
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非常重视,以保护、开发为研究方向作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分布于广大村镇中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关注不足。在我国特殊的城乡建
西北地区自然生态脆弱,数百年来历经破坏,在城市规划中其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尤为重要。论文在分析陕北地区自然生态的基础上,以陕西定边县总体规划为案例进行两个层次的分
徽州古村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保存了大量的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和完整的古村落形态。如今,徽州古村落正逐渐失去昔日的风采,其保护工作迫在眉作为吴永发老师教育部课题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农村住宅的建设量巨大,却存在着如建设粗放、设计水平低、功能和结构不合理等诸多的问题。恰逢“4.20”芦山地震,雅安灾区重建的契机,在
社会转型期城市在体制和结构方面均发生较大变革,相应的作用于社区商业领域的社会力、市场力和政策力三个因素也产生一系列转变。这一背景下,社区商业的概念得到补充,类型得到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