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以数列为例

来源 :伊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各国要想谋求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于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毫无疑问教育也要与时俱进,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这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要具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信息素养、创新精神等等.“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作为学生的青少年应具有什么样的素养,而教师要想将理论层面落实到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层面,就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那么自然而然地,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设计好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呢?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笔者从标准(2017版)要求、核心素养等方面对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中数列为例进行了分析,为“数列”教学提供了参考.笔者认为,教学设计首先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标准(2017版),包括其中学生应达到的知识水平、能力要求、核心素养水平等.笔者研究标准(2017版)要求发现,按知识类型划分,概念类知识大多只需达到了解层次即可,程序性知识需达到理解层次,策略性知识要达到掌握层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概念类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讲好基础概念,才能为后边内容打牢基础.其次,教师要理解核心素养内容和定位,六大核心素养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分离的,他们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包含必备知识与能力,甚至还包括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素养.最后,提出教学建议: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吸引学生向善;相信“有教无类”,致力“因材施教”;构建章节结构图,逐渐完善知识系统.本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概念的界定,以及对国内外现状的叙述、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数列的课标要求及蕴含的核心素养分析.第三部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主要分析了一个教学设计应从学情分析、导入设计、教学目标设计、问题串设计、课程评价方式设计等方面入手.第四部分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以数列为例,本文选取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以及等差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两个案例.第五部分是研究的结论与建议、反思.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政府对贫困人口扶持力度的加强,在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伊犁州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经济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但因伊犁州地域广阔,下设伊宁市、奎屯市、伊宁县等25个县(市),每个县(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影响了伊犁州经济的平衡发展.一方面,因为各县(市)在经济发展中有优有劣,处于经济发展优势的县(市)更加能够吸引人才、资金等经济发展资源的聚集,而处
学位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生产联系紧密,不仅是发展工业生产的重要理论,而且是高中化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化合物更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理论基础,是考查化学其他模块知识的重要载体。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培养学科素养。但是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多且杂乱,尤其是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相关计算等难以掌握,学起来还比较枯燥,应用起来更为
数学是物理研究的工具和手段,物理学研究方法中包含很多的数学思想。所以物理可以通过数学的抽象而受益,而数学模型以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数学逻辑方法更是解决物理问题中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和方法渗透,同样数学也可以通过物理的认识而受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存在数学知识滞后、缺乏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物理情境中去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生本身数学基础不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虽然已经经历了几十年,在其理论方面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在与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来自教师、学生、技术等多方面的问题,使其不能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融合中,尤其是在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教学中,教师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传统教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首先,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研
我国现阶段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离不开中国公民的鼎力配合,增强公民意识是加快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是有计划培养人的地方,在学校培养公民意识最为便捷,培养初中生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且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黄金时期,在此时培养其公民意识则尤为重要的。物理作为在初中开始向学生渗透的一门课程,可直接培养学生的观念、态度,因此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确定研
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社会的变化与教育发展之大变革,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在2014年提倡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国家国情认知。虽然许多研究学者都在探讨培养的策略,但是如何在现行的社会发展形式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却有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因此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落实仍然是一项艰巨且漫长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以来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高中物理相较于其它学科来说难度较大,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普遍反映物理难学,物理成绩普遍不高,许多学生甚至都达不到及格线。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的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物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将提高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使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不到位,并且在习题教学中陷入“题海战术”的
近年来,国家强调生产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综合国力与生产力的提升依赖于科技创新,所以我国各个行业需要大量的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课程标准中对于质疑创新的培养明确提出要求。为满足学生个人终生发展的要求,培养具备质疑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所以我国教育行业应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质疑创新的能力。文中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对该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发现国内关于质疑创新的研究十分有限,
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将原来物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升华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而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中证据更是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中七次提及“证据”,所以证据意识的培养是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升华。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证据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概念、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对于证据的收集和处理,就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