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学生政治情感强烈、道德意识浓厚、职业目标明确、生活目标清晰等。与此同时,也存在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实践行为表现不足、职业选择功利性强、物质化现象较明显等问题。另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状态,教育地位在逐渐提高,实效性有待提升;教育方法不断拓展,创新性有待增强;教育内容逐步充实,说服力有待加强;师资队伍持续壮大,结构性有待优化。本研究不仅阐释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还分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探索红安精神的产生与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概括其科学内涵,挖掘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培育内容,探讨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红安精神是红安人民群众和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铸就的,是以党性和人民性为价值取向的认知、情感、意志的总和,是民族精神在历史条件下经历时代变迁的深化和升华。关于红安精神的产生与形成,笔者主要从地理环境、文化底蕴、思想渊源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几个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并阐释红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念、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甘于牺牲的奉献主义精神、紧密联系群众的公仆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同时,总结了红安精神具有人民性、执着性、求实性、奉献性四个基本特征。另外,剖析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即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优质资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后,笔者在红安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上进行挖掘和探讨。内容上,主要有一心向党的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朴诚勇毅的优秀品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胜不休的拼搏精神。途径上,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用;其次,要开展以红安精神为主题的情景体验教育;还要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另外,要依托网络技术平台,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空间;最后,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