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篇论文对因后牙重度磨耗或牙列缺失而垂直距离降低的患者进行咬合重建修复,观察恢复垂直距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患者,包括11例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年龄在50~88岁,平均年龄是66岁;全口牙列重度磨耗4例,牙列缺失13例(半口牙列缺失9例,全口牙列缺失4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4例,分别采用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联合的三种修复方式进行咬合重建。2.临床检查:包括口腔内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面下1/3垂直距离检查。3.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颞下颌关节:咬合重建前后,使用芬兰Soredex生产的Cranex D进行影像学信息采集,运用On Demand3D Dental-Dental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改良二次划线法[1]确定轴位平面、矢状平面和冠状平面。轴位平面测量髁突内外径和前后径;矢状平面测量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间隙;冠状平面测量髁突周长、髁突面积和髁突受力角。测量矢状平面TMJ间隙的目的是判断髁突位置及位置变化情况[2],其余数据测量目的是判断髁突的形状及变化。4.主观评价:患者于咬合重建前后从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满意度三方面进行打分以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结果:1.咬合重建前检查结果:(1)临床检查:(1)口腔内检查发现,8例重度磨耗患者牙齿磨耗至牙本质暴露,13例牙列缺失患者口腔黏膜的颜色、形态和质地均正常。(2)TMJ临床检查发现,21例患者均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阳性症状或阳性体征(100%),开口型异常者有21例,占100%;TMJ弾响者有5例,占24%;TMJ杂音者有10例,占48%;TMJ疼痛者有0例,占0%。(3)面下1/3垂直距离检查发现,21例患者垂直距离均降低,降低的范围在3.5至10mm之间。(2)CBCT检查:(1)髁突骨质检查发现,21例患者均存在髁突皮质骨的骨质异常(100%),皮质骨不连续者有21例,占100%;假性囊肿者有12例,占57%;形状异常者有10例,占48%;骨质异常增生者有5例,占24%;形成骨赘者有2例,占10%。(2)髁突间隙检查发现,(后间隙-前间隙)/(后间隙+前间隙)的髁突位置参数值LR在±12之间(左侧LR值:-0.03±0.25,右侧LR值:-0.10±0.29),表明咬合重建前双侧髁突位于中央区域。2.咬合重建后TMJ的临床检查结果:12个月后对比咬合重建前TMJ的检查结果,发现TMD患者的临床表现出现缓解者占100%,其中,开口型恢复正常者有6例,占29%;弾响消失者有2例,占40%;杂音消失者有2例,占20%。3.咬合重建12个月后TMJ髁突结构和TMJ间隙的CBCT检查结果:⑴对比咬合重建前TMJ髁突的骨质情况,发现髁突骨质整体改善者17例,总有效率为81%。其中髁突的皮质骨不连续区域消失者10例占48%,缩小者2例占10%;髁突的假性囊肿消失者4例占33%,缩小者8例占67%;髁突的骨质异常增生区域消失者1例占20%,缩小者4例占80%;髁突形状恢复正常者2例占20%;髁突骨赘缩小者2例占100%。这证明了咬合重建对TMD的骨质改善有明显的疗效。⑵将TMJ髁突的骨性结构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咬合重建前后两侧髁突位置参数L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P<0.05),说明抬高咬合后髁突在中央范围内移动;右侧髁突受力角在咬合重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09,P<0.05),说明右侧咬合重建前后冠状平面颈部两侧皮质骨延长线所呈的角度有差异;其余数据通过前后对比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髁突整体形状在修复前后基本无差异。⑶矢状平面观察咬合重建前后髁突位置及TMJ间隙前后差值,发现随着咬合距离抬高(5.78±1.86)mm,前间隙减小(左侧:-0.19±0.41,右侧:-0.08±0.35)mm,上间隙增大(左侧:0.28±0.85,右侧:0.59±0.90)mm,后间隙增大(左侧:0.43±0.45,右侧:0.37±0.74)mm。上述测试结果中显示前间隙差值为负值,上间隙及后间隙差值为正值,说明髁突在咬合重建后向前下方移动。4.咬合重建前后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患者对咀嚼功能的评分从3分升到9分,对舒适度的评分从3分升到9分,对美观满意度的评分从4分升到9分,说明主观满意度三项评价指标明显提高。结论:1.本组病例中,垂直距离降低的患者均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阳性症状和阳性体征,髁突皮质骨均存在异常改变。2.咬合重建不仅能改善TMD的临床表现,而且有利于病变髁突朝向正常方向转变。3.在一年的观察期内,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联合的三种修复方式的咬合重建,均能获得改善颞下颌关节结构和减轻TMD临床表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