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锂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无论是新生产出厂的电池,还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待评估的电池,或是退役后要回收重组的电池,都存在着不一致性问题。因此,通常需要测试设备对单体电池或模组进行系统性测试,通过测试数据评估电池的基本性能、一致性以及安全性之后,才能判断能否安全地投入使用或追溯发生故障的原因以及合理地梯次化利用。故本文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可快速准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及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锂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无论是新生产出厂的电池,还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待评估的电池,或是退役后要回收重组的电池,都存在着不一致性问题。因此,通常需要测试设备对单体电池或模组进行系统性测试,通过测试数据评估电池的基本性能、一致性以及安全性之后,才能判断能否安全地投入使用或追溯发生故障的原因以及合理地梯次化利用。故本文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了可快速准确地评估电池模组性能的电池测试系统,将传统充电过程变为可控充电过程,利用动力单体电池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模块和图形化编程,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等功能。首先,本文介绍了测试系统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并分析了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时需要重点观测的参数。针对现已存在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测试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搭建了电池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实现了多路同步快速采集数据,不仅能够对模组进行充放电测试,还做到了各个单体测试通道的电气隔离,实现对单体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其次,本文基于LabVIEW开发了测试系统的上位机界面,设计后的上位机界面包括通信连接模块、设备控制模块、数据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以及数据分析模块。通信连接模块负责建立起上位机与充放电设备的通信,设备控制模块负责控制充放电设备的运行以及测试参数的设定,数据显示模块负责显示采集得到的电池数据,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测试得到的数据存储在Excel表中,数据分析模块通过LabVIEW的函数建立起了LabVIEW与python的联系,进而可以实现数据分析的功能。最后,本文运用设计完成的电池测试系统进行了单体电池充放电实验以及容量估算并展示了结果。利用测试系统的特点对电池模组的不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究,阐述了造成电池模组不一致性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不一致性的均衡技术。依照动力电池测试标准,对选用的BMS和测试系统分别进行了均衡实验,实现了测试系统既能验证BMS的均衡效果,又能作为均衡策略的载体对存在不一致性的电池组进行均衡的功能。基于容量差异,对两种均衡策略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其他文献
视觉目标跟踪需要在一系列变化的视频序列中自动、精准的跟踪特定目标,其广泛用于安防监控,人机交互、视觉导航系统等多个领域。随着计算机视觉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目标跟踪性能稳定性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因跟踪目标往往受到背景杂乱无序、部分或全部遮挡,尺度形变过大等各类因素干扰,仍然是计算机视觉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得益于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以及神经网络可训练数据量大和计算能力强等独有的优势,目标跟踪算法也取得
为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平抑负荷波动,控制碳排放总量,本文提出计及需求响应和阶梯型碳交易机制的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研究不同运行方式对优化调度的影响。首先,以系统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考虑电、气、热、冷多能耦合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在优化能源供给侧出力的基础上,利用能源转换装置改善多能源互补能力;在用户需求侧建立综合需求响应模型,平滑负荷曲线。最后,利用CPLEX求解
随着地面移动平台研究的不断深入,多足移动机器人的优势逐渐凸显,相较于轮式与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多足移动机器人足端与地面离散的接触方式使其具备较高的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多足移动机器人中的闭链多足平台具有承载性高、自由度少、控制简单等优势,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闭链多足平台存在的瓶颈问题:足端轨迹单一、灵活性能与越障性能不足,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首先,通过现有多足闭链行走模块特性研究,基于Watt-I型闭链腿
在过去十年中,由于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耗尽的担忧,电动汽车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清洁能源在汽车行业中深度利用变得更加可行。充电系统作为电动汽车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其通过V2G技术向电网传送功率,以此来调整系统峰值负荷。此外,电动汽车具有将电能传输至电网的可行性,使得专家学者开始探索新的双向潮流问题的解决方案。大量电动汽车的不协调充电会给电网的运行带来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取线上资源,但过量的信息导致用户很难在巨大的音乐库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如今,音乐推荐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线上音乐资源与用户数量的快速增多,导致个性化音乐推荐依然面临着以下三个挑战:其一,用户-音乐交互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这对预测用户的偏好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浅层次线性模型无法为用户-音乐交互数据中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建模;其二,用户的行为受多方面
随着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技术的发展,B5G(Beyond 5G,B5G)和6G(6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6G)的探讨和研究逐渐深入。未来B5G和6G网络的挑战源自海量移动设备接入导致的高数据速率、高系统容量和高通信成本。MEC(Mobile Edge Comp
近年来,高速铁路和智能铁路的飞速发展对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数据传输要求。未来的智能铁路通信系统首先需要为车地间协同工作的列控系统提供高可靠、低时延的任务关键型数据传输保障,还需要满足多媒体类数据等高速数据传输的需要。具有超可靠、低时延特征的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尚未给出任务关键型数据传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