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定常气动力建模与流场降阶方法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飞行器越来越高的设计要求,发展高精度的数值模拟工具和高效的多学科耦合分析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能够对复杂非线性、非定常的流动现象进行精确的数值模拟,并能够与结构、热、控制等物理场耦合以实现准确的多场耦合分析,是航空工程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然而基于CFD技术进行非定常流场仿真的计算量极大,随之而来的非定常流场大数据同样要求海量的存储资源,这大大限制了CFD技术的应用范围。为解决CFD方法在精度与效率间的矛盾,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基于CFD技术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Reduced-Order Model,ROM),从而实现了复杂流体动力学特征的模型化和高维、海量流场信息的模态提取。降阶模型具有接近CFD求解器的精度,计算量与CFD相比少了一到两个数量级,因此有望作为未来飞行器设计工作中,飞行力学、气动弹性和不确定性分析以及优化和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手段。论文以发展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及非定常流场降阶方法为主题,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1)为增强基于系统辨识的非线性气动力降阶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以递归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气动力模型为研究对象,从影响模型性能的主要控制参数入手,研究相关参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进化算法、数据降维、混合基函数等技术,发展了多种增强模型泛化能力的训练算法,以实现对训练样本的深入学习,使其能够对更为复杂的动力学响应进行预测。(2)针对非线性气动弹性分析中,气动力模型需要同时满足高精度的线性颤振和非线性极限环振荡的分析要求,提出了三种结合线性与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的混合降阶模型框架。通过组合非线性神经网络和线性带外输入的自回归(Autoregressive with Exogenous Input,ARX)模型,结合不同组合框架、信息传递手段及训练方法,使发展的降阶模型能够准确描述不同结构参数和来流速度下,气动弹性系统的极限环振荡响应及颤振边界,进而实现多种复杂气动弹性现象的复现。(3)为了分析非定常流动的物理机理,同时研究高维流场的演化特征,开展了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方法的应用与改进研究。通过发展基于DMD的流动模态测试技术,解释了亚临界雷诺数下,弹性支撑结构涡致振动存在最低雷诺数的原因。此外,针对标准DMD方法难以准确捕捉主要模态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DMD模态选择准则,准确重构并预测了跨音速抖振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段流动。本文的研究成果为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的模型化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并验证了这些模型用于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和非线性气动弹性问题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重点介绍了杆臂效应原理和舰载水下潜器传递对准误差模型,针对潜器用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SINS),在释放前摇摆基座上进行初始传递对准时,系统中存在的杆臂效应误差问题,提出了
基于分散化滤波算法和信息分配原理,建立了广义联邦滤波器设计理论.证明了联邦滤波器当其主滤波器和局部滤波器的维数都相同时,其全局滤波和集中卡尔曼滤波等价,是最优的;同
针对加速度计精密离心机试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加速度计在精密离心机测试时的实际量测噪声特性,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即饱和D最优试
抽油机井在油田生产中广泛应用,而抽油机井的单井耗电量高、能耗高及机采系统效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原油生产的瓶颈。针对这类问题收集、统计了抽油机井的各项数据,分析了导致抽
采用多重渐消Kalman滤波最优自适应算法对基于Kalman滤波器的残差检验方法做出了改进,构造了组合导航传感器容错滤波算法.在保持滤波器最优性和收敛性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动静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应用更为普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也就是在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的背景下,由于计算机网络所具备
“单位”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最具活力的议题之一。本研究试图将“单位人”带入单位研究的分析视域,透过单位社区中祖-父两个代际群体,反观单位对单位文化的变迁与重构,寻求社区文化建构的新路径。通过对于田野对象“昆钢”社区的实地考察,发现作为工业社区的典型代表,“昆钢”社区文化重构的机制很大程度来自于的“单位”传统和因素。因此,本研究重在揭示单位时期社区成员单位文化与社区文化之间复杂的
海水鱼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细腻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海水鱼以冰鲜方式出售为主,极易腐败,因此明确其质量衰败过程刻不容缓。本研究从细菌粘附角度揭示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在贮藏期间逐渐形成致腐优势的原因,探究益生菌对腐败菌的粘附拮抗作用,并通过体内试验研究腐败菌在鱼肠道中的粘附、滋生和益生菌对腐败菌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综合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粘附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