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热的高危因素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出现发热的危险因素、病因,以协助指导临床诊疗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我院因上消化道肿瘤住院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218例患者,剔除3例十二指肠ESD患者,按术后有无发热分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分别收集:(1)患者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嗜酒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等;(2)病变相关因素,包括病变器官、病变位置、样本大小等;(3)操作相关因素,包括手术年份、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是否穿孔和固有肌层是否损伤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共215例,男性103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55.7±11.8)岁,其中37例患者术后发热,根据术后有无发热分为发热组和未发热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为45~59岁或≥60岁、男性、吸烟史、病变器官为食管、病变位于黏膜、样本长径>2cm、手术时间>120min和术中穿孔均与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热相关(P120min(P:0.016,OR:2.876,95CI%:1.221-6.775)、术中穿孔(P:0.012,OR:27.717,95CI%:2.065-345.184)是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发热涉及多种病因,14例(37.8%)患者发热考虑术后吸收热,8例(21.6%)患者发热考虑电凝综合征,3例(8.1%)患者发热考虑与术中穿孔相关,1例(2.7%)患者发热考虑与术后大出血相关,共11例(29.7%)患者发热考虑与感染相关,其中7例(18.9)患者发热考虑肺部感染,2例(5.4%)患者考虑上呼吸道感染,1例(2.7%)患者发热考虑尿路感染,1例(2.7%)患者发热考虑急性胆囊炎。结论:1.ESD术后发热这一并发症并不少见,其发生率为17.2%;2.手术时间>120min、术中穿孔是上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相关因素和病变相关因素均不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3.术后发热的病因涉及术后吸收热、电凝综合征、术中穿孔、术后大出血及感染等;4.娴熟的ESD操作技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术后发热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且治疗方式有限。对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进行预后评价至关重要。挖掘预后分子标志物,有助于临床做出准确的诊断分型、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的基因组等数据日益完善,为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本研究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公共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挖掘,筛选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目的1探讨miRNAs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谱情况,筛选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特异性表达的miRNAs。2对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及信号通路预测,探讨肥厚性心肌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住院、门诊的经过心脏超声或影像学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共3例为HCM组和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共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完成临床资料收集,并抽取外周
目的:研究中孕期肠管强回声的胎儿与产前检查无明显异常的胎儿分娩后新生儿肠道菌群可能存在的差异,探讨肠管强回声的形成与肠道菌群可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产前检查均无明显异常的14例正常胎儿(对照组)、13例单纯性肠管强回声的胎儿(EB组)、7例肠管强回声合并其他异常的胎儿(C-EB组)作为研究对象,于分娩后采集新生儿未开奶前的首次胎粪,进行16S r DNA高通量测
目的:探讨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确诊慢性乙型肝炎同时无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资料,随访两年后的肾功能情况。Fibro Scan用于评估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
背景: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技术是辅助生殖技术未来发展的三大前景技术之一,它能充分利用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周期中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免除高危患者超促排卵造成过度刺激的危险,能用于卵巢去势患者保存生育力
目的比较常规骨髓检查和18F-FDG PET/CT评价骨髓浸润对初诊DLBCL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3.01-2018.12.31期间168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首次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是否存在B症状、LDH、IPI评分、18F-FDG PET/CT评估骨髓浸润的结果、骨髓常规评估骨髓浸润的结果、疗效评
目的:DRG收付费改革研究目的是在保证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资源成本。本文探讨DRG收付费时代下,如何优化成人初治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缓解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01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81例成人Ph染色体阳性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诱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将病例分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联合低强度化疗组(VP、VIP、VDP)(17例)
研究目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我国人群中癫痫患病率约为3-10‰,其中大约30%至40%的患者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准确定位致痫灶并损毁致痫灶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方法。既往临床上通过患者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检查以及头皮脑电图等无创性方法初步定位患者颅内致痫灶。据文献报道,无创性的定位方法仅能够初步定位约70%患者致痫病灶,并且无法准确定位致痫灶解剖位置,更不能精准三维定位致痫灶。因此目前临床上
目的观察ATF4及Beclin1、LC3等自噬相关基因在卵巢癌细胞株A2780及其耐药细胞株A2780/DDP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ATF4调控细胞自噬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DDP顺铂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卵巢癌细胞株A2780及其耐药细胞株A2780/DDP中ATF4、CRY1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LC
目的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energy wasting,PEW)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 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镁(Magnesium,Mg)是人体内重要的阳离子,参与体内各种代谢过程,低镁血症与糖尿病和PEW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对于MHD患者,与血清镁比较,血清钙/镁(Calcium/magnesium,Ca/Mg)比值是判断心血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