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百合鳞茎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其与氮磷钾的相关性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合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在我国的栽培已有悠久的历史。作为发源中心,我国百合占全世界百合总数的一半以上,约有55个种,18个变种。百合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百合杂交育种不可多得的原材料,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本研究以10个(30个采集地)百合种类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凯氏定氮法及原子吸收法等方法对其鳞茎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氮磷钾及采集地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旨在探索野生百合在抗氧化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珍贵的百合资源提供参考。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不同种类(采集地)百合鳞茎中总多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和总花色苷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52 mg/g~5.90 mg/g、0.28 mg/g~0.84 mg/g、0.18 mg/g~1.44 mg/g、0.06 mg/g~0.48 mg/g;四川宝兴县盐井乡通江百合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四川宝兴县夹金山尖被百合鳞茎中总黄烷醇含量最高,而总花色苷含量最高的为陕西镇坪县洪阳乡宜昌百合;同种百合不同采集地百合鳞茎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百合种源的品质具有明显的生态区域差异特性。2.不同种类(采集地)百合鳞茎提取物对铜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和金属螯合能力差异显著(P<0.05),且野生百合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兰州百合,其中陕西镇坪县洪阳乡宜昌百合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10.66μmol/g),陕西岗皋县城关镇卷丹百合铜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为35.23μmol/g,河北顺平县大悲乡山丹百合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高达91.29%,内蒙古阿拉善盟南寺山丹百合金属螯合能力最强,为59.13%;同种百合不同采集地百合鳞茎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百合种源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的“道地性”。3.不同种类(采集地)百合鳞茎和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种类(采集地)百合鳞茎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39 mg/g~17.14 mg/g、0.17 mg/g~4.68 mg/g、1.59 mg/g~26.07mg/g,而采集地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44.39 mg/kg~495.54 mg/kg、1.39 mg/kg~69.30 mg/kg、247.50 mg/kg~1337.80 mg/kg。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和河南地区百合鳞茎和采集地土壤中氮磷钾含量普遍较高,百合鳞茎和土壤中钾的含量要高于氮和磷的含量。4.经相关性分析表明,百合总多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和DPPH清除力显著(P<0.05)呈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百合总多酚含量与铜离子还原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与百合鳞茎中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百合鳞茎中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多酚含量与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且达显著水平(P<0.05),总花色苷含量与鳞茎中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DPPH清除力和鳞茎中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5.利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百合多酚抗氧化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百合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要高于兰州百合,其中四川宝兴县蜂桶寨新华村通江百合最高,综合隶属函数值达到了 5.48,其次是陕西镇坪县洪阳乡宜昌百合(5.09),陕西岗皋县城关镇卷丹百合综合隶属函数得分为5.01,排名第3,而宁夏隆德县温堡乡兰州百合排名最低,综合隶属函数值仅为0.82。
其他文献
针对宁夏南部旱作区春季干旱、耕层浅薄、水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于2020—2021年在宁南旱区秋作物收获后设置翻耕15 cm(CK)、翻耕30 cm(C30)、深松30 cm(S30)、深松40 cm(S40)、深松50 cm(S50)等5种不同耕作深度的大田覆膜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土壤结构、水分、温度、养分、酶活性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宁南旱区合理耕层构建及作物高产
学位
为探究追施氮肥对作物生产力、土壤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AM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南部山区冬小麦农田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冬小麦返青期不追施氮肥为对照(T0),设84 kg/hm2(T1)、108 kg/hm2(T2)和132 kg/hm2(T3)3个追氮梯度。探究了试验期间土壤有效氮、土壤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植株氮的变化情况及冬小麦收获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并借助PLFAs
学位
土壤水分和温度是限制宁夏南部旱作区作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如何高效利用有限降水,提高马铃薯生育期水温肥的匹配度,是实现该地区农业节水高产高效的关键。沟垄集雨覆盖模式作为一种高效节水栽培技术已在宁南旱区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于2021年海原县树台乡大嘴村马铃薯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垄作(马铃薯种于垄上)和沟作(马铃薯种于沟内)两种沟垄种植模式,其中垄作种植为沟不覆盖,垄上分别覆
学位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其遗传物质为八个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分别编码核蛋白NP、RNA多聚酶PB2、PB1、PA,基质蛋白M1、离子通道蛋白M2、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依据流感NP蛋白与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把流感病毒分为了 A、B、C、D四种类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由于其宿主范围广泛,传染力强,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变异速度快等原因,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对与流感病毒的防制形
学位
高大山羊草(Tall aegilops)作为小麦野生近缘属植物之一,具有丰富的优良抗逆抗病基因,其1Sl染色体上含有优质HMW-GS基因1Slx2.3*和1Sly16*,有助于改良小麦面粉的流变学特性和加工品质。本研究以银川市永宁县望洪基地为试验地,在云南元谋县热区所基地进行加代,通过对拥有高大山羊草1Sl染色体上优质亚基1Slx2.3*和1Sly16*的16份不同遗传背景长、短臂易位系、非易位系
学位
为研究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收获后复种3种蔬菜在不同施氮处理对地力的影响,本研究以麦后复种辣椒(娇龙7号)、娃娃菜(小义和秋)、萝卜(心里美)为试材,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3种不同蔬菜,辣椒(A)、娃娃菜(B)、萝卜(C);副区为4个不同施氮水平,N1:0 kg·hm-2、N2:180 kg·hm-2、N3:225 kg·hm-2、N4:270kg·hm-2。通过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等相
学位
合理间套作栽培能够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提高作物对光、温、水、气、肥、时间、空间等资源的利用率,探究不同大豆幅宽变化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影响,对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有利于找到适宜的大豆幅宽,进行生产应用的推广。禾本科、豆科间作能提高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和转化,增强间作的生产力优势,但针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作物氮素变化规律和种间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于2021年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西和
学位
种植模式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而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运行,是作物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目前不同种植行比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系统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三种间作模式,马铃薯蚕豆间作行比2:2(P2B2)、马铃薯蚕豆间作行比2:4(P2B4)、马铃薯蚕豆间作行比2:8(P2B8),并以单作马铃薯(P)、单作蚕豆(B)作为对照,系统分析
学位
蚜虫是宁夏苜蓿产业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蚜虫防治。构建蚜虫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尺度下害虫的生态调控研究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宁夏不同地区的苜蓿田及边缘杂草带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种类和种群动态及其差异性、不同管理模式(灌溉和刈割)对苜蓿田蚜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以期通过景观调节和合理农业措施增强苜蓿田害虫的生物防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宁夏苜蓿田及边
学位
本论文主要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的昆虫群落的组成、功能团、多样性变化以及斑衣蜡蝉的分子鉴定和发生规律等的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通过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昆虫调查研究,明确了主要昆虫种类,其中烟蓟马和蚜虫为主要害虫,七星瓢虫、艾箭蚁和草蛉为主要天敌,6—7月份昆虫群落稳定性较高,根据食性划分亚群落和功能团,刺吸类和小型捕食者类昆虫为优势功能团,优势类群为蓟马科、蚜科类昆虫;捕食性和中性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