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视域下健身类自媒体的身体消费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丰富以及物质过剩,消费逐渐取代生产成为刺激社会资本增殖的主要手段,人类社会进入消费时代。身体作为人类最原初的资本,也成为了人们消费的目的与手段。在消费社会,人们消费着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身体,更是作为符号的身体及其背后的意义。作为身体消费的代表,健身类自媒体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着独特的身体消费景观。他们以符号化的身体作为载体,传递着暗含消费文化的信息与意义。这一过程中,身体的生物属性与符号属性被割裂与放大,自媒体消费着自己的身体同时又刺激着围观者的身体消费欲望与行为。为了认识与研究社会化媒介时代健身自媒体的身体消费现象,论文选取自媒体价值排行及版权经济管理机构克劳锐发布的2019年9月微博运动健身红人影响力榜单排名前10位的微博账号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样本内容进行分析。利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样本内容的呈现形式、符号构建与意义表达以及内容中的权力话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文发现,在自媒体背景中身体消费的传播形式以视像化内容为载体,通过身体形象构建符号并向媒介用户传达背后的符号意义。身体符号的意义在于彰显个性,是个体的差异化表达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媒介用户一旦接受了这一意义,会通过模仿与跟随的方式来改造自己的身体,会为自己的身体消费。并且媒介用户在围观的过程中,用户的自主性受到暗含于传播内容中的身体消费与规训的权力话语影响,根据媒介所构建的“理想化”的身体形象来形塑自身,并在身体消费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审美文化潮流。为了对身体消费做更细致的考察,论文选取知名健身自媒体@周六野Zeoy进行案例分析,从诉诸视觉化的传播形式、诉诸结果的传播内容、诉诸主体性互动与诉诸仪式感的推广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对其微博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在分析过程中论证了上述结论。健身自媒体在健康传播领域探索出一条新颖的传播模式,代表着一种灵活且高效的线上传播趋势,为“互联网+”业态下的大众健身与健康传播提供了有益范本。在实际应用过程中,2020年疫情期间,自媒体更是为居民居家健身指导作出了贡献。健身自媒体所倡导的信念与价值符合党和国家对公民提升身体素养,追求身体健康的要求,推动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大众健身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但是在传播过程中,自媒体仍要注意规避身体消费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色情化、消费异化以及社会审美固化等问题。
其他文献
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和发展大计,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更是意义重大,扶贫更扶志,重视职高学生的资助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我国将于2020年消除贫困问题,本文基于中国西部乌蒙山区深度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分析精准扶贫政策中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财政补贴政策对贫困地区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西部贫困地区的财政补贴政策对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部贫困地
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不仅限于吃饱穿暖这种简单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当然,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同样如此。笔者暑假在Q机构实习并参与到“戏剧人生”项目中,项目旨在通过让老年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实现老年人对自己人生的回顾、梳理,对别人人生的理解、尊重,从而重新认识生命,扩展我们对生命的思考。活动的开展对老年人精神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住房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进步,生活条件较好的农民建设了居住条件提升、建设质量提高的新住房,但是还有部分农民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来改善自己的住房,仍居住在年久失修的祖屋里,这些老旧房屋缺乏必要的维护、修缮,难以满足现代居住要求。如何推动此类问题的解决,成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因此应运而生。本文以镇江市D镇为例,分析在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激励、资本‘抢筹’的推波助澜、庞大用户需求的不断释放,我国K12线上教育机构快速发展,同时从业于K12线上培训机构的教师群体,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高薪资,时间自由,居家教学是他们的职业特点。但随着行业的发展,资本运作的需要,这一职业的工作适应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线上教师群体面对外界流传的时间自由、劳动价值回报高等评价,实际上,却视自己为“教学机器”,身心俱疲。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线
银色浪潮的大环境下,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是人口大国,老年人口基数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其次,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使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成为一个棘手的公共问题。而养老机构因其可以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老年服务而成为解决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的最佳的选择。本研究梳理了养老机构、长期照护等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当前我国养老机构长期照护发展现状及典型发达国家相关探索实践,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中国以其老龄化速度之快和老龄人口规模之大备受关注。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在全球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中,有25%的老龄人口分布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正通过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养老产品和服务市场、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的使用等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财政政策工具来缓解我国养老服务供需失衡的困境。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经济
营商环境在当前国际环境愈发重要。而我国“纳税”营商环境较差,与我国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严重不符,也损害了我国经济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改进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纳税服务,降低企业成本,已成为税务理论界、实务界必须高度关注的议题。自1993年首次提出“纳税服务”概念以来,我国的纳税服务取得了极大的进展。2018年6月,国税、地税机构重新合并,为优化纳税服务增添了新的内容。该文以国地税合并为背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2008年已退休人员的数量仅有5304万人,至2016年已经快速增长到10103万人,可以预测,未来退休人员的数量规模会越来越庞大。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退休人员数量剧增的背景下,探究退休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对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干预和调控,对预防个体健康状况的恶化、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时代,老龄化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世界难题,各国都在探索养老服务改革,北京市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北京市政府为了应对养老困境,不断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引进社会组织的养老服务。本文在查阅公共养老服务中政社合作的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聚焦公共养老服务中的政社合作机制,梳理了北京市老年照料机构的社区化发展过程,通过田野调查对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项目中政府和社会组织双方的参与情况进行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应收帐款问题的管理也随之而来,赊销被很多企业视为一种商业竞争的手段,被用于提升企业销售业绩、争取更多销售客户、抢占行业市场份额。近年来,许多企业为了销售业绩的达成而忽视了应收账款的管理,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弊端。因此,如何规避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而服